1. 教学内容:其他类——双脚起跳、轻巧落地
2、学习阶段:水平二(三年级)
3、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双脚起跳和轻巧落地的方法,发展跳跃能力,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2、了解游戏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4、生活化素材名称:
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国龙、飞天梦
生活化的体育器材——废旧易拉罐
生活化的课外延伸——发现改造身边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进行体育锻炼
5、案例描述
在本课中我运用“争做小小航天员”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带领学生展开一段快乐又富有挑战的旅行。在课的开始我就以神五火箭顺利升空为问题作为开场: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五号吗?你们认识杨利伟吗?”
“知道!”同学们纷纷回答。
“你们想和杨利伟叔叔一样成为航天英雄吗?”
“想!”同学齐声喊道。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就要具备强奸的体魄,那这节课大家就要共同努力、积极练习,争做一名小小航天员,好吗?”
“好!!!”操场上回荡着同学们充满信心的回答。以上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让孩子尽快融入到情景当中,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齐步走和跳跃小练习过后,孩子们已经被场地上的易拉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小眼睛总是不经意的盯着看来看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场上的易拉罐作为器材进行练习,大家先来一起做沙罐操!”这时音乐渐渐响起,我和同学们共同跳起了沙罐操充分热身。孩子手中的易拉罐代替了单调的小哑铃、小木棍等器械,虽然增加了少许的练习难度,但是舞动起来仿佛一道道绚丽的彩虹,给孩子视觉上美的享受。罐子里沙粒的敲打声加上欢快的音乐,同学们的情绪也随之进一步的提升。
在随后的主教材跳跃体能的练习中,我突破了过去教材中设定的原地纵跳、立定跳远等跳跃教材,合理的运用器材,将易拉罐作为障碍引导同学进行双脚起跳、轻巧落地的练习,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每一个孩子自主快乐地学习。我先示范了跳跃障碍的方法,随后引导他们进行单人前后左右跳过单个障碍和单人连续跳跃2个障碍的练习,他们个个都练的不亦乐乎,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这个太简单了!”“没难度!”,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看来简单的障碍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了。这时易拉罐的神奇之处就再一次展现出来:横相纵向并列摆放可以增加长度和远度、多个叠摆则可以增加高度,而组合摆设更是千变万化。双人组合跳跃2个障碍、5人合作3组障碍纵跳练习、随着人数的增加孩子们手中的易拉罐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障碍的变化也越来越多。有的在挑战4-5个罐子叠摆的高度、有的在尝试更远的难度,每次合作形式的改变都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在最后小组创想练习的环节当中,同学们已经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组合出各种奇特的障碍进行练习了……同学们互相激励着,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个人都在挑战着自己。随着哨声的响起,跳跃练习到此结束,我对于同学们的技术动作、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看着孩子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的样子,我的心里止不住的高兴,没想到小小的易拉罐,能够变化出这么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于是我紧接着开课时的情景,引出了游戏环节。
“同学们,只要大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名航天英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分组一起来搭建一艘简易的‘神舟5号’好吗?”
在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回答后,我继续说道:“要研制一艘火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努力,下面大家就分成2个环节来进行组装,第一轮先来运送飞船的设备,第二轮再来制作拼装自己的‘神洲5号’。”其实这个游戏的形式很简单:1、“运送设备”,将飞船零部件(易拉罐)依次摆入前2个基地(呼啦圈)中;2、“拼装飞船”,把飞船零部件(易拉罐)运送至最后1个发射基地(呼啦圈),并将其摆成飞船形状。我模仿原先教材中游戏“播种与丰收”的方法和规则,结合了本课的情景主题和器材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通过教师语音和小道具的修饰,让孩子融入情景。游戏过程中场上的孩子挥汗如雨,场下的孩子呐喊助威……孩子们为搭建属于自己小组的“神舟5号”而奋力拼搏,为团队的胜利欢呼雀跃。游戏结束了,当我把课前自制的飞船头部安装完毕后,4艘形状完整、颜色夺目的“神舟5号”映入眼帘,孩子们不禁发出“真漂亮!” “好棒啊!”的赞叹,这时获胜与否都已不再重要,孩子们都从心底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与自豪。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将课前准备的火箭模型,犹如变魔术一般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哇!”同学们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我们一起大声倒数10秒,等待火箭升空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10、9……0!”随着声音我按下手中的按钮,火箭随即升空,冲向云霄。
“万岁!”“耶!”孩子们的欢呼声响彻操场,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衬托着轻松的音乐我和孩子们挑起了快乐舞蹈。在这样的情景之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操场上到处充盈着学习的快乐,充满着情趣!
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让我在这节课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一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废旧用品,通过缜密的教学设计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上的新资源,也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新颖的器材、还有可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点,更有可能成为体育教师教学创新上的新起点!
6、生活化素材的应用说明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达到树立“健康第一”意识的最终目的。作为体育教师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生活化”的故事和物品,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运动器械,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课开始部分教师就神州五号顺利升空热点事件进行简单讲述,对教学情景进行了生活化的处理,赞扬了航天员勇于进取、不惧困难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 “争做小小宇航员”并将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在主教材练习中,注重以情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合格的“航天员”首先就要具备强健的体魄,用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和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在游戏环节中则侧重以生活化的情景渲染气氛,学生通过奔跑竞赛,利用手中器材摆成神州五号的形状,从而达到情景与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课堂气氛欢快而热烈。游戏结束后,教师犹如魔术般展示出火箭模型,学生由惊讶转为激动,随着师生共同倒数10秒,“火箭”应声升空,学生欢声雷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同时本课对体育器材进行了生活化的处理,选择废旧易拉罐作为主要器材用来进行学习和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