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批评家很少,在中国几乎没有,只有职业画家,而在国外的职业画家就是画匠,就是靠卖画为生。画出的画要进入市场,要产生经济效益的。职业批评家那就很少了,因为他们要从事其它的工作,或是美术编辑或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是美术院校的老师,正如巴黎的美术学院,国际上的美术院校都一样,艺术家都很差,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很糟糕的,只有理论和美术史才是较强的,所以,美术学院的从事理论工作从事评论和美术史是代表了一流的水平,最远程的批评是在教授里,在学者的批评里,但是学院里的绘画教授远远赶不上社会上的画家,因为太“学院”了。批评家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职业批评家,而画家可以是职业画家,犹如美术学院老师,职业是老师,但实际上他从事的教学并不多,他自己画自己的,很少去指导学生,而且学生也高兴,所以一个高等学院的老师可以是一个画家,中国还有画院这些是职业画家,还有一些部门出版社的创作室也有一些职业画家。而职业批评家就没有,没有专门天天看展览,然后开研讨会,写文章。所以评论家是一个职业特征,但从事评论的人又非常多,很难说谁是职业的评论家,但写文章的人又很多,不仅美术、文学更多,大到几卷本的著作家,小到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小短评的,这些都可以罗列在批评家的行列里头去。
最早进入传媒的批评形态从报纸开始,因为有了报纸有了批评空间,有了自由言论的权力所以才有真正的评论。当然,职业的评论家在文学里头是很多的,从文学分离出来的,专业从事。同时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对他们的评论可说是读书指南,这比美术评论要专业多了。我们所说的美术上的职业批评家从西文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原来都是客串的,著名的人物如狄德罗、左拉到了罗杰弗莱才成为职业的评论家,但罗杰弗莱是大学的老师,格林伯格是个杂志编辑,但不管怎么说他具有批评家的身份,这种工作形态。
那么批评家的工作的性格特征、文化特征是什么呢?怎样当一个批评家呢?以前有很多说法,批评应是前卫的,这个概念就把很多从事美术写作的人排除出去了,和一般的指导鉴赏的、指导欣赏的不一样,那只能成为一个鉴赏家,很难成为一个批评家。为什么批评是前卫的?这除了批评家的性格特征之外,他和艺术发展的本身是相适应的,因为艺术本身也是前卫的,当然这个前卫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是发展的,一部美术史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它总是从技法、材料到形式、到艺术思想、艺术观念。他是发展的,总是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但不等于旧的就不好,但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往前变化,艺术是属于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社会文化的发展导致艺术的发展。评论也是如此,实际上从现代艺术的发展来看,艺术的发展首先是在评论里反映出来的。一位艺术家做展览是不是前卫的,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这个由评论家和媒介说出来的,是由他们传播到社会上去的,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才能进入公众,传播的过程首先是由批评家提出来的。实际从19世纪中期法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就开始了这个过程,批评和社会发展是同步的。是发展的,运动的,前卫的,所以批评家必须敏锐地发现新的东西,新的艺术家、新的风格,艺术的新的一面。新的表现社会、反映社会的方面也包括发现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以历史上对评论家的要求来看,从作家的角度来看,法国作家莫泊桑,他对批评家的要求是:“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批评家应该是无倾向,无偏爱、无私见的分析者,像绘画的鉴赏家一样,仅仅欣赏人家请他评论的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他那无所不知的理解力应该把自我消除得相当干净,好让自己发现和赞扬甚至作为普通人所不喜欢的和作为一个裁判者所必须理解的作品。”他提出了两点:一是批评家应是公正的,他是一个裁判,他具有无所不知的理解力,什么艺术作品到他这儿马上就知道好坏。他说了算。二是把自我消除得干干净净,这个评论家是没有性格的,这样才能公证地对待艺术作品,这样会导致一个问题,古典的画也好,现代的也好,古典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好,什么都好,这种评论家是很出不来的,那必须在知识很匮乏的时代,在信息很匮乏的时代,你一个人在说,别人都没有信息。
俄国的一位文学理论家叫杜伯洛留伯夫,他提出了相同的见解:“批评家是一个正确、完整、面面俱到的评价一个作家或者作品,在艺术中说出新的概念,在公众中传播光明的看法,是个真正的而高贵的批评家”。实际上批评家是个很普通的人,他爱说,爱发表议论,他有他的知识结合有他的文化修养,他可能是个高尚的人,也可能是个猥琐的人,这与艺术家一样,人品画品,人品不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人品在此指全部构成这个人的知识、文化、人格及伦理道德等。品行最高尚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艺术家,在印象派中品行最高的是毕沙罗,他带出了多少人,所有的展览就他一个人忙,但印象派中他画得最不好,塞尚是品行最恶劣,但他的艺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