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讲授法源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他认为学生接受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必须经过“感知——新旧知识联系——知识系统化——知识的运用,,这一教学程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对这种教学模式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等几个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传入我国后,我国教育工作者又在此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形成了一种中外结合的讲授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组织教学。这是指讲课前进行各种准备的环节,这一环节一般包括带领学生进入多媒体综合教室或网络机房(看实际教学需要而定)、检查人数、安定情绪、检查课前准备等活动。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2)导入新课。一般先复习旧课,特别是复习与新课有关的内容;或设置先行组织者,使学生主动地形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或是设置悬念,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有启迪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贴近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是阐明意义直接开讲。
(3)讲授新课。这是该教学程序的中心环节,以系统讲授为主。要求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注意教学趣味性,注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做到少讲精讲,如对菜单命令等可以只讲解几个较为典型的,而不是逐一解释。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的组织原则,改进知识的呈现顺序,促进迁移。还要注意运用谈话、反诘、提问等方式,以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保持和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成新的知识系统。
(4)巩固新课。一般采用课堂总结提问与练习等方式,及时强化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当堂巩固,以防遗忘。要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特别是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加以练习巩固。 .
(5)布置作业。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或思考题,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程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应该是让学生抄写书上的现成结论,或是让学生机械模仿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同时,布置的作业不宜太难。如程序设计教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形成迁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以不阻碍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还要注意不要使作业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免影响学生休息或者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讲授的目的、功能是不同的:起始阶段作引发铺垫性的讲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打开学生的思路;新课讲授阶段作剖析释疑性的讲授,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束阶段,作总结强化性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三、方法评价
讲授法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优点:
(1)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讲授法是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人类知识成果,它主要运用于系统性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比较深奥、靠学生自学较难理解的内容。综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不能否认,很多知识仍然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学生听教师讲授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组织方式,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形式将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讲授法对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时间安排等要求严格,教学工作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适合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讲授,教学质量有一定保证。
讲授法在系统传授知识方面是基本可行和有效的,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容易产生“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等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而讲授法在很多时候是师生问的单向信息传递,容易使等生处于单纯接受教师所提供的信息或知识的地位。所以,如果讲授法运用不当,很容易演变成“满堂灌”和注入式教学。
(2)难以顾及个别差异。在面向全体学生教授时,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难以顾及学生的各别差异,因材施教原则难以得到实施。
(3)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讲授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如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等相比,缺乏直观化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创造才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等方面都容易受到忽视或限制。
因此,在教学应用中要认清讲授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运用讲授法时要特别注意与上机练习的结合。因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反之,教师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也难以保证。因此,讲解要和操作练习结合起来讲授要与学生尝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可能将教师讲授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加以巩固,直至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