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把经历磨成经验:磨课的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4-11-10 阅读次数:45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基石,教育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这让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颇费思量,更让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部门上下探索。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对接远程研修项目就是山东省的教师、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山东省教育厅领导下的积极、开创性探索。

    我们应邀参与了这个项目从2010-2012年的小学英语研修课程的开发与研修的组织工作。现在两度研修的9个研修团队的成果将结集出版,推而广之。本人遵嘱撰一短序,以揭示思路,说明历程,如此等等。

    此项实践探索的设计者蒋敦杰院长将此项目名之为“磨课”。我时常想,磨的是什么?对于磨,《正字通》有言:磨,旋轉碎物成屑也。显然,磨是磨去杂物废屑,从而获得实质。小时候在农村磨米磨面,无不是如此这般。

    我深思,磨课,所磨为何?我们要磨去课的什么?我想我们磨课所磨的是我们的经历,是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日复一日、课复一课的“自在的日常生活”,这样的经历充满杂物废屑,导致我们的教学可能低效,甚至无效、负效,所以我们要磨去的就是我们“自在的”课堂上杂物废屑。教师在这一阶段没有专业发展意识,只是“应付”着每一节课。

    我再思,磨课,磨向何处?我们要把课磨到一个怎样的状态?我想磨课是要把我们的“经历”磨成“经验”。所谓经验,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我们把自在的课提升为自为的课的过程,是从经历到经验的上升。由此,我们开始走上教师专业发展之径。磨课到此实现了其个人价值。

    我们知道,经验是认识的开端。但经验有待于深化,有待上升到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亦指对感性经验所进行的概括总结,或指直接接触客观事物的过程。如何从经验进一步上升发展到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从我们的行获得我们的知?教师专业发展到这一阶段就到了一个蜕变升华的新台阶。这才是磨课的普遍价值,包括其区域价值、乃至其国家价值。

    毛泽东在其哲学名著《实践论》结束时总结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磨课便是对实践的认识,几度打磨,就是再实践与再认识,我们唯有不断循环,才能发展到更高一级,我们的课的质量、有效性也就不断上升到更高一级,而且永无止境。

    如此可知,磨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永无止境,因为我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上升,追求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

    若您与我们一样,追求课堂的有效性的不断上升,追求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那,请与我们一起磨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