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一条龙
--- 评《英语》(新标准)的特点和优势
夏谷鸣
(杭州外国语学校,310023)
从2001年开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合作,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写出版了《英语》(新标准)。这套教材,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用书,形成了中小学“一条龙”式英语教材。经过十年的实验使用,《英语》(新标准)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十年的实验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大量的数据。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教材修订人员依据该标准,对《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始上下册、三年级起始上下册和七年级上下册等三类六册教学用书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在继续保持教材原有的特点的同时,适当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编排,弥补了在实验使用中暴露出来的教材不足之处。修订后的《英语》(新标准)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英语》(新标准)是一套从小学到高中完整的系列教材。由于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不相同、教学内容不一样,长期以来教材大多是根据不同阶段单独编写的。小学教材与初中教材、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都存在着相互之间的脱节现象,要么在教学内容上过多重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要么在教学难度上缺少过渡,加大学生的学业难度,给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而《英语》(新标准)通过形成教材“一条龙”,在充分考虑并符合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理念、教材风格、语言特点和编写结构等方面的相对一致性,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难度的渐进性和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材的衔接为教学的衔接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另外,小学起始教材分一年级和三年级两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
2、《英语》(新标准)是一套中英方共同合作编写的本土化教材。编写一套外语教材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完全由我国作者编写;二是完全引进国外教材;三是中外合作编写。由于教材编写人员的原因,前两种教材很容易产生两种极端:削弱西方文化特质或缺省中国文化元素。中外合作编写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编者了解自己国情、了解本国外语教学的实际、了解师生要求的优势,同时也可充分汲取外方编者的语言优势与文化背景、ELT教学与教材编写方面的经验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英语》(新标准)就是由中英方合作编写的。
许多中外合作教材是直接购买版权后根据国内教学需要进行改编,其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出大规模的教材产品。但由于直接购买教材的结构已经固化,内容已经形成内在的固有逻辑体系,在改编时,编者很难做到既考虑到中国国情,又维持教材的结构。《英语》(新标准)是完全由中方自主开发,邀请外方专家参加编写或共同担任主编。先由中方确定教材编写和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教材结构、内容次序和编写要求,并提供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资料。外方团队根据中方要求提供编写和修订大纲、编写和修订的样张和稿件,在教材中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鲜活的国际交流活动、地道的目标语言。最终经过中外方不断的交流、反复论证,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相融合,保证了本民族的价值观在教材中的体现、《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在教材中的落实。
3、《英语》(新标准)是一套以话题、功能为基础的学生活动教材。教材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语言的综合运用,教材内容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进行编写;后者关注语言的功能,打乱了知识的系统性,教材内容是以功能意念为基础进行编排。随着外语教学理念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发展,当代教材越来越注意结构与功能的结合。《英语》(新标准)在最初编写时就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这样的多元编写大纲,在后来修订时,又将其扩充为“素质—题材—功能—结构—任务—可行”。
1)素质:英语课程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又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题材:以题材为纲安排教材的大框架,每册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有明确的安排;同一题材可多次重复、螺旋上升并扩大;
3)功能:将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运用的功能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做出阶段性安排;同一功能可螺旋上升并扩大;
4)结构:主要指语法。要打破传统的以词法、句法为序的安排;结构要为题材和功能服务;起始阶段主要通过听,然后通过读来灌输语言并积累感性知识,然后再作一般结构的归纳;
5)任务: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定的任务。要运用听、说、读、写的技能来完成任务(小至回答How are you? 大到按照一个题材做一个演示或写一篇文章);
6)可行:要注意以能适用于最广大地区的学生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注重提高教材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教材编写虽然以中等水平城市为准,但要同时注意考虑城乡和地区差异。修订时要通过适度调整教材的内容、科学控制教材的难度和容量等,使教材达到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要求,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这样,教材就可以不仅能满足条件较好地区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供条件较不足的偏远和农村的学生使用。
此外,《英语》(新标准)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包。除学生用书外,还有活动用书、教师用书、教学磁带、教学挂图、教师卡片、学生卡片、教学课件(CD-ROM)、动画光盘(VCD)、教学光盘(中央教育台“空中英语课堂”)、词典、分级读物、网站、期刊等,配套资源丰富。
《英语》(新标准)是融合中外外语教学专家、学者智慧的一条中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