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发现了这本《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这本书,随手翻来,竟然相当受益。这虽然是写给家长们看的一本书,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又不是在时常犯着同样的错误吗?也可以说,这些话也是老师们不该轻易说出口的话。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写到的:“要很负责任地对待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要清醒地认识到父母和老师的某一句话,也许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生活在批评之中的孩子,学会了遣责;生活在敌意之中的孩子,学会了争斗;生活在恐惧之中的孩子,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讽刺之中的孩子,学会了害羞”。
作为教师,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上课讲课,下课布置作业,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不认真听讲的;讲了无数遍还学不会的;甚至专门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往往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足够的冷静和耐心,缺乏教育智慧的主动生成,恨铁不成钢,气结于心,不胜其烦,于是,一气之下、情急之中、一怒之下、 “真烦”、“你怎么这么傻,脑袋里装的都是豆腐渣呀”“没有一件事情你做得好”“你真是一块朽木——不可雕。”……,出口的往往就是这些破坏性的语言,情绪化是导致我们乱教育、滥教育的很大的原因和表现;当然,我们老师有时也尽说些大道理、永远正确的废话,并且对一些学生也会以苛求的语言语气说话,只有训话没有对话,有时还给学生“贴标签”——包括看似积极的“标签”,如“你是天下最聪明的孩子”,给孩子种下自负的种子;更多的是消极的标签,如“没看到你这么笨的”、“你怎么老是……?”,让孩子掉到自卑的烂泥中,造成人格的分裂。
只要学生们能有一个好成绩,就可以安心的当一个合格的老师吗?当然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成绩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当然这种影响根据老师的行为会产生好的影响也会产生坏的影响。这本书从细节入手,让我真切的意识到我们老师的语言,行为真的会影响孩子,改变孩子。于是我警醒自己,要很负责任的对待自己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不要以为学生小,说两句过分的话没什么。其实学生的性格也是在这不多不少的几句话里形成的。适当地批评教育应该,可是过分的批评教育就不应该了。看了这本书,我对教育学生的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认识了,切实的运用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