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旅美教育学家黄全愈撰写的《孩子就是孩子——玩的教育在美国》这本书,让我在轻松愉快中领悟不少道理并且反思许多问题。
“玩”这件事情,在中国人眼中应该是最不屑的事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只看到“玩”对孩子的“毁”人不倦,却看不到“玩”的学问,但是细想一下,谁没玩过,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玩的教育在美国》一书就介绍:中美文化对“玩”的不同认识。什么是玩的科学含义?怎样理解玩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孩子应该怎样玩?一个怎样的生长环境才是最适宜孩子全面发展的环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作者真是名副其实是教育学家!他告诉我:孩子为什么要玩,应该怎么玩。因为:1、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 ;2、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实践基地;3、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模拟训练场;4、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5、是孩子必须的“生长维生素”;6、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
中国孩子玩什么,怎么玩,什么可以玩,什么不能玩,玩到什么程度,玩到什么时间,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而实际上很多老师、家长给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也没有太大的自由度。所以中国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可怜,很少能摆脱家长、老师的控制。而美国孩子则不同,美国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由自在的玩,即使学校中组织的集体活动,只要孩子不愿意参加,也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要家长在活动通知单上签个字,让老师知道就行了。中国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总是告诫孩子“要注意安全”,而美国的家长多数是对他们说“玩得开心点”“要勇敢”之类的话。
中美教师、家长的差异是巨大的,我不能乞求别人做什么,只是想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给我的学生们提供一个“玩”的空间,使学生能“玩”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