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资源,激发深度思维
数学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主要任务,而借助生活中的孩子们乐见的学习
材料作为学具,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在上学期开展的教研组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
课堂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理解什么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有的是规则的,如纸箱,完整的砖
头等 ;也出示了一些不规则物体,如,橡皮泥、破损的砖块等。孩子们很容易就区分出
哪些是规则物体,哪些是不规则的。如果教学在此止步,孩子不但思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也不能理解“规则物体”的真正意义。
这个时候,我拿出了一个孩子们熟悉的魔方,(如图1) ,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是规则的!接着我把魔方旋转了几下(如图2),问,现在魔方是规
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呢?有的孩子说是规则的,有的说是不规则的。我让小组展开讨论,
发表不同的想法,孩子们进入了深深的思考和辩论。最后通过一番争论和辨析,孩子们
慢慢发现,虽然魔方形状改变了,但是它依然是有三个规则的长方体组成的,是可以测量
计算的,因此,变形后的魔方依然可以视为是规则的物体。
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不但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更锻炼了思维,实现了深度的
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