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对学生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至六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那么,对于学生每天6小时后的家庭生活中,英语学习的要求就要有所不同。新的理念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有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学习新知识后,我们对学生都会提出复习或者预习的要求,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很多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去做、甚至主动去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太重视复习、预习的练习,往往忽略而过。如果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越来越被动,有可能造成最后的自我放弃。因此,我对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进行了一点研究和尝试。
我在布置英语作业时,以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设计不同的练习项目为突破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自主学习。
一、提前预习、互助学习。
学习新课之前,我会布置预习作业。为了避免学生预习的盲目,我一般针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布置不同形式的预习内容。例如遇到与中外文化有关的课文,我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人物资料等等。利用表格、预习纸等辅助手段,让学生通过预习后的积极查找把相关的资料根据课文需要进行整理组合。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学习内容,又拓展了语言材料。在课堂上我们以问答、竞猜或者书写检测的形式进行反馈,这样既把旧知新学有效结合进行复习巩固,又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果预习中出现的新单词或者新句型,我多采用小组合作、我当小老师等活动方式给学生一定的内容要求,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通过预习,你学会了哪些新单词的发音?知道了哪些新单词的意思?或者你还有哪个单词不会读?然后,在课堂中有谁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样初步来了解一下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请班级中能给这些同学解答困惑的同学来当一下小老师,教给大家。
通过这样的你问我答的互助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以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九册第8模块Unit1 They sit around tables.为例
首先我们在唱一唱Uint2的歌曲后,以歌曲的中心图片和中心句为着眼点,提出问题:What does he do at the school?来检测学生是否正确听懂、正确理解所唱歌曲和课文中出现的词组morning exercises。这样来了解学生是否通过课前提前预习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大意。
再以morning exercises进入free talk的话题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every day?来谈论每天在学校做的事情,了解学生在不断地预习和复习中积累、掌握了哪些学过的动词词组。
然后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反馈:
1.这篇课文是关于什么内容的?通过学生对预习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程度是否达到预设程度。然后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情况,采取由学生介绍或老师指导讲解的不同方式中英信封地址写法的不同。
2.呈现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单词,通过学生认读、朗读、指读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授词语的预习情况;是否正确朗读单词的发音;是否明确每个单词的含义。通过“我当小老师,我来教你读”,可以了解到预习中有哪些同学掌握较好,这样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对当了小老师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鼓励学生都来当小老师,从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二、及时复习、查漏补缺。
学习完新的课文,结合所学课文内容,我在布置自主作业时,一般会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例如这一模块集中讲练了动词过去式,我就会让学生找找本册书或者上册书出现的与动词过去式有关的单词,整理出代表性的例句,从而归纳总结出动词变化规律。然后,在课堂的汇报中进行小组交流、同学之间进行PK,看谁找的单词多,找的对。通过评比、奖励,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再遇到类似的学习内容,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翻阅课本,去查找记录。
通过这样的PK活动,学生们有目的的复习所学内容,而且不用老师的提醒,也不用家长的督促,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完成。
通过设计认读、连线、朗读或师生交谈等活动,检测学生对新授内容(单词、重难点句型、课文大意)是否能听懂、正确明白含义:学生能否正确找出课文的主要人物或中心图片、能否准确找到新授知识中的重难点单词或关键语句。教师对学情进行初步摸底。
三、听读表演、激发兴趣。
英语学习有一项很重要的模仿原版语音语调听读背诵。这也是我们英语学科1+X的习惯培养目标。
很多孩子回家以后,就会不自觉的遗忘听读背的练习。在设计自主学习作业时,我就会要求回家模仿原版语音语调朗读课文。课堂上以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外英语故事比赛等多项活动,来检查反馈学生在家的听读练习,评选出个人或者小组的最佳模仿奖、最佳表演奖,及时以小星星、小贴画、教师评语、表演卡、进步卡、小礼物等作为奖励来鼓励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的听读课文、讲练英语,自觉的发展英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英语学习四会能力。
例如我们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狼来啦,这是一个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在班级里举行故事表演赛。以自由组合为基础,结合成表演小组,有旁边,有小男孩、村民和狼。
学生们先要分好了角色,回家热火朝天的背课文,然后利用课间、午休自己编话剧,排好动作。
通过所教班级的实践,我发现基本上都是语音好的学生主动担当起旁白,能力稍弱的学生就当小男孩,能力最弱的学生就当狼或者是被吃掉的小羊。
虽然每个人说的英语不一样多,虽然有的学生只是扮演了一句话都没有的小羊,但是,通过课本剧的编排,每个学生需要去听清别人的台词,牢记自己的出场顺序和动作,有的同学经过排练还拓展了课文的内容,不仅给每只小羊都编上动作,还边上了表达内心独白的对话。活动最后,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课文,达到听说表演的教学要求。
台下的观众们通过欣赏投票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合,最佳主演。得奖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品、喜报等不同的奖励。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学生们很愿意听录音、读课文、背课文。这样的英语学习,不用督促,自己就主动做了。
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学生的学习也就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听读背的作业练习也就不再困扰他们了。其实,学习语言是很枯燥的。被动的学习是很痛苦的。但是,我们如果开动脑筋,以学生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特点考虑,就会找到最适合的切入点,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