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课《小渔篓》。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劳动中与形影不离的小渔篓建立了感情,他们喜爱小渔篓,歌唱小渔篓,在歌唱中抒发了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鉴于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本课知识重难点:
是体验劳动的快乐,并能准确地按照音乐记号,用欢乐的情绪,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力和情感目标:
通过歌表演的学习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通过打击乐器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结合本单元教学中关于体验劳动的快乐、明白劳动最光荣等情感要求,让学生在音乐《郊游》中开始了今天的音乐活动。并在导入环节出示渔篓图片并设疑,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这一步骤既为学生体验劳动创设了情境,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猜想,急切地寻求答案,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感染互动,清晰概念。
由于受地域的局限,渔篓对于城市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既陌生而又好奇,为变概念为可感情景,我带来了一个实物的小渔篓,让学生认真观察,认识鱼篓。学生对鱼篓有了初步了解,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鱼篓里到底装了些什么。这时候,我从渔篓里拿出不同的鱼、虾、田螺及泥鳅的小卡片,学生兴趣盎然,快乐和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
三、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这首歌曲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原因在于歌曲中既有学生陌生的节奏型,又有丰富的音乐记号。为此,我设计了“眼力大考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找出已学的音乐记号和特殊的节奏型。随着学生交流出的结论,课件逐一显示,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为进一步学唱并唱好歌曲铺路架桥。
四、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歌曲的情感处理既是学习这首歌曲的重点也是难点。如:“还有几条小泥鳅小泥鳅”处用了顿音和休止符,这就增加了歌曲演唱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顿音和休止符,并以此体现小泥鳅的灵活和滑溜,我 通过让学生观察一段泥鳅的录像,使学生通过观察泥鳅的动态,将音乐记号和直观的影像紧密地联系起来,明白了顿音和休止符原来是为了表现小泥鳅的形象。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也在此环节的学习中完成了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歌曲最后采用了哼鸣的结束句,好像小朋友背着他装满鱼虾的小渔篓渐渐地走远了。这里的渐弱记号,二年级的学生很难处理好,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这就决定了他们难以理解这一乐句,唱好这一句就难上加难。为此,我制作了小朋友渐渐走远,身影也越来越小的动画,让学生在快乐的欣赏中理解了渐弱对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意义,唱好这一乐句显得轻松愉快。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拓展一:
体验劳动的快乐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根据二年级学生喜爱表演的特点,我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动作和打击
乐器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在表演实践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从中最大程度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还
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从而使劳动的主题得以升华。
拓展二: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在原乐段基础上,增加新的乐段歌词,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从渔篓里摸东西来进行创编歌词, 歌词内容与前面吻合,是歌曲的一种延伸和升华
这节课的最后,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了歌曲《赶海的小姑娘》,让学生和海边的孩子一起去赶海,体验劳动、收获快乐!
说教学程序:
1.师生问好歌
2.复习歌曲
一,课前律动:
听《郊游》音乐进教室,师生做律动
二.导入
师:伴随着这首好听的《郊游》我们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那谁来说说你们都最想去哪里郊游啊?
生:……
师:恩,老师也和这位同学一样,我也很喜欢大海,因为我们都是海边的孩子,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出示大海课件带声音)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你最喜欢去海边玩什么?(挖沙,拾贝壳,……
师:老师小时候也和大家一样特别喜欢去海边玩,尤其赶上退潮的时候,跟几个小伙伴拿着小渔篓去海边抓小鱼虾,小螃蟹()
师:一提到海边,我们就有说不完的乐趣,说不完的开心,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到海边,(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首渔家孩子唱的歌,听听……)
三、学习新歌
1.一听
师:看,渔家小朋友也背着渔篓 ,踏着朵朵浪花,向我们走来!他为我们带来一首渔家孩子唱的歌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小渔篓里都有什么? (一听)
问:歌曲听完了,你们听出来他的小渔篓里都有什么吗?
2.节奏
生:鱼虾,
师:(学习节奏)(从小渔篓里拿出鱼虾带节奏)
XX X X | X X |
篓 里有 鱼虾
生:田螺
师:XX X X | X X |
篓 里有 田螺
生:泥鳅
师:X X X X | X X X |X 0 X 0 | X 0 0|
还有 几条 小泥 鳅 小 泥 鳅 (或从课件出)
师:同学们听的可真仔细,听到了小渔篓里有鱼虾,有田螺……小渔篓里的宝贝可真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小渔篓》(出示课题,课件)
3.二听
请大家再认真听听小渔篓里还有什么 ,看哪位同学音乐的小耳朵最灵敏(二听)
生:……
师:同2,出示歌词(?)
4.学唱小渔篓部分歌词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已经情不自禁的跟歌曲里的小朋友一起唱起来了,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接唱游戏,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来接唱小渔篓的部分,看看我们的配合怎么样,请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
(唱完)
5.顿音记号 (提示顿音要唱得跳跃、有弹性;要注意唱准休止符。)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或者抓过小泥鳅?小泥鳅是什么样的?
生:滑溜溜的、粘粘的、黑黑的、很难抓、、、、
师:小泥鳅可真灵巧,歌曲里是用怎样的声音表现灵巧的小泥鳅的呢?这里用了一个记号。什么记号?(出示顿音记号)
生:三角形、尖头朝下、、、
师:它呀叫顿音记号(出示名称),唱的时候要灵活,轻巧。我们来试试看吧。
指出问题,再来一遍
师:同学们唱的小渔篓可真好听,我也想唱一唱了,咱们换过来,你们唱前半部分,老师接唱小渔篓
6.全曲演唱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老师演唱的时候非常认真的在听,所以大家唱的都很准确,那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完整的演唱一下歌曲呢?
师:同学刚才唱的声音都很洪亮,但我从你们的歌声中可没听出在海边玩耍的高兴和开心,(再来一遍)
生:
师:
7、有感情演唱全曲。
结束句"姆……"是把嘴巴轻轻闭上,哼出来的旋律,好象是小朋友玩累了,回家了,歌声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四、创编
1、引导创编歌词。“同学们真棒,你们能创作出其他的歌词,把海边小朋友快乐生活的情景唱出来吗?好,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捉到了鱼虾、田螺、小泥鳅,那如果我们去赶海的话,我们的篓里会有什么呢?
生:海螺、贝壳、、、、、、
师:那就把我们小渔篓里的海螺、贝壳填到第一段的“篓里有( )篓里有( )”唱一下,
把创编歌曲唱一下。
2、乐器伴奏。同学们看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串铃,三角铁)拿出乐器,让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自己伴奏。
介绍乐器,听辨音色和正确的演奏方法
师:串铃的声音是……生:…… 师:那应该用怎样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师:三角铁的声音是……生:…… 师:那应该用怎样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师:我请几位同学为歌曲伴奏
分2-3组上台为《小渔篓》伴奏。
3、引导创编动作。“同学们做得真好,如果能加上动作把海边小朋友劳动时快乐、自豪的样子表现出来那就更好了,想一想可以加什么动作。看谁想的动作既优美又能表现出海边孩子劳动的情景。”分句引导学生创编动作。(音乐背景伴奏)
4、表演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提示学生评价要说出为什么)
2、学生完整表演唱。“同学们歌唱地好,表演更棒,接下来让我们载歌载舞完整地把《小渔篓》演唱一遍。”
六、教师小结。
说说对渔家生活或对愉快劳动的理解与感受
小姑娘的篓里除了有鱼虾、田螺、小泥鳅,还有什么?
生:故事、欢笑、汗水
师:汗水说明小姑娘的劳动怎么样?
生:辛苦、累、、、
师:欢笑又说明小姑娘在劳动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快乐、、、
师:虽然流着汗水非常辛苦,可是看着篓里的鱼虾、田螺、小泥鳅,心里很高兴,那是小姑娘在愉快的劳动(边说边点击出示:愉快的劳动)。因为劳动最光荣。
生:……
师: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认识了咱们 的同学们,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就让我们伴随着这首好听的《小渔篓》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小渔篓
板书设计
XX X X | X X | XX X X | X X |
篓 里有 鱼虾 篓 里有 田螺
篓 里有 故事 篓 里有 欢笑
X X X X | X X X |X 0 X 0 | X 0
还有 几条 小泥 鳅 小 泥 鳅
还有 几滴 汗水 流 汗 水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