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
在学习了全等图形以后,学习全等图形的特殊图形——三角形。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拼图的情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为学习全等三角形扫除了障碍。通过全等三角形概念的介绍,结合实践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材上力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使学生获得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在“议一议”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启发意义。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应用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感知全等三角形,体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教学建议]
1.给出生活中的例子。如: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是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铁路钢桥上由许多三角形。教师可展示一些三角形构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
2.在图5-19中,应多添加一些不等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一个三角形进行比较,找到能够重合的一个来。
3.在学生直观认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5-19的拼图情境,让学生感知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观念搞清楚。引导学生把对应元素的定义引出来,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注意:在拼接三角形中,要区分三角形和三角形片的概念,有时学生会误认两个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片全等。
4.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一般记法(用“=”只是表示数量的相等),提示学生将相应的边、角、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会对以后分析全等三角形带来方便。让学生写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的角、相等的边。
5.给一些全等三角形的不同位置的变式。如,让学生辨认任意放置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的角、相等的边,以及对应的顶点,使学生能在不同放置的全等三角形中,找到对应的元素。
6. 在 “议一议”中鼓励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尝试找到分割的方法,并可用分出来的图形是否重合来验证。在分割三角形之前,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然后再验证自己的设想,使学生体验成功。
7.鼓励学生积极动手验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与同伴交流表示全等的方法是否准确。在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8.教师要特别提倡让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两个三角形全等,提高学生数学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