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校着力进行的项目之一“悦动课堂”深度研究的开展,青岛七中数学教研组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结合学校悦动课堂“一二三四五六”教学模式,提出了“乐知·乐思·乐问·乐研·乐学”的五乐教学模式。为了让这一模式在实施之初就从实处落地,让学生受益,10月24日,青岛七中数学教研组利用周四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对这一模式进行了集体学习。
全体数学组教师在教研组长隋淑春、江华老师的带领下,对市南区“悦动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思想上对“悦动”二字学习到位、认知到位。认真研读的同时,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困惑,组内教师积极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过程中,老师们对于悦动课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思想上感受到了悦动的优势,行动上便有了指导。
初一集备组长官新娟老师着重就例题讲解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例题展示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严谨步骤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解题步骤。
作为组内的优秀教师代表,刘大军老师也非常欣喜地谈到了自己的心得,在开学之初,初一集备组的老师结合数学组五乐教学模式,在市南区期初调研过程中,得到一致好评。
初二集备组长杨翠苏老师针对五乐中的乐研,结合自己本学期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谈了自己的认识。杨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自立品质,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培养,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质疑中感受自学、思考的乐趣,让“悦”如何“动”,体现在:学生?“三动”——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重在体现“乐知、乐思、乐问、乐研、乐学”的含义。“悦动”的本意就是快乐、灵动、高效,是“先学后教”式的课堂,学生先自主,自主不行再合作。数学知识是一个重在感受的学科,根据每节课不同的学习知识的特点,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等环节,在学生手动、眼观察、脑思考的过程中,整个知识体系逐步清晰,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堂课的成就感。
初三集备组的魏彩燕老师结合自身组织本组教师制定教师单元计划表以及学生课时学习任务单过程中的感受,谈了自己对五乐教学模式的认识。魏老师特别提到了课前积累。这一环节一般是将上一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方式可以是概念提问或者是相应的知识点检测题;如果是起始课,应把与本章有关的已经学过知识或者是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复习。目的是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或者是方法上的储备。各种小的问题或问题串的解决,使得学生在车轮战或者挑战答题的过程中,感受课前积累相关知识解决后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接下来学习的积极性。
来自贵州安顺平坝天龙中学的肖校长也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肖校长对青岛七中数学教研组本次的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组内教师浓厚的研讨氛围给予了赞赏,对刚刚从贵州支教返回七中的曲青青老师表示了感谢,并表示会将数学组本次研讨中的精神和方法带回到天龙中学,也盛情邀请七中数学组的老师到天龙中学送课。
此外,数学组实施的五乐悦动课堂教学模式也引起了近期到校参观的来自西藏和贵州的兄弟学校的数学教师的极大兴趣,在进入课堂听取教研组长隋淑春老师的授课之后,兄弟学校的老师对于隋老师课上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活跃程度之高、善于提问、主动探究的现象,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这种乐学的态度绝非一日之功,在实施度上已经看到五乐学习的优势。会后,两个学校的老师又专门坐到一起,就五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研讨活动的开展,让组内教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也给近五年入校的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抓手,相信借着组内五乐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更好更快地促动他们的专业成长。数学组全体老师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落实五乐教学模式,不断探究悦动课堂的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悦动课堂模式。
撰稿:刘蓬
审稿:江华
摄影: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