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年级:水平二(三年级) 执教教师:邹云峰 课型:(新授) 课次:6‐1
课题 |
“发展投掷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
教
学
内
容 |
1、投掷:原地轻物件掷远。
2、游戏:打活动目标。 |
学习
目标 |
1、初步掌握原地持轻物件向远处投掷的动作方法,激发投掷的兴趣。
2、发展投掷能力,提高灵敏、反应和协调性。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
器材 |
1、小皮球41个 2、小棉球41个 3、录音机1台 4、排球架1付 |
重点
难点 |
教学重点:肩上快速挥臂(渗透出手角度)。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性(用力顺序,自下而上)。 |
教 学 过 程 |
结
构 |
内容与目标 |
教 师 指 导 |
学 生 活 动 |
组织形式
与要求 |
时间 |
次数 |
激
发
兴趣 |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内容。
3、队列练习
1)报数
2)原地转法
4、韵律操4*8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俯背运动
4)全身运动
5)跳跃运动 |
1、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讲明每个活动的要求
3、教师讲解示范,师生共同练习 |
1、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
2、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学习兴趣。 |
组织:如图
(图一)
△
要求: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节
奏感强、活泼大
方。 |
4
|
1 |
保
持
兴
趣 |
一、体验练习玩小皮球
1、比一比:
对地投—比弹得高(左右手)、抛高—比协调
2、对墙投比准、对墙投比远
二、原地掷远
1、 相距2米
投过一定高度的横绳
重点:肩上快速挥臂,自下而上用力
2、 目标延伸
a后退两步
b自己选择投掷点
三、游戏:打活动目标
规则:1、持旗手不能低于标志
2、投手不能过线投球
3、不能到禁区内检球
|
1、验练习时,教
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练习并用语言鼓励、提示学生
2、找出榜样的学
生展示,多于学生沟通
3、多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
1、 教师讲解示范
2、 学生示范
3、 教师提问增加
难度有信心吗?
4、教师在练习中与学生交流体会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组织学生共同练习
3、提醒学生注意规则、分别、及时评价 |
1、按照教师的要求、方法进行练习
2、组长带领有序的进行练习
1、认真听要求,积极的动脑练习
1、学生观察、
模仿动作练习
2、学生练习
3、教学评价
1、按照教师的要求、游戏的规则进行练习
2、掷准时不要过线投球
3、不能到禁区内检球
4、保持投掷靶的朝向 |
1、组织:如图
○ ○ ● ●
○ ○ ● ●
2、要求:动作协调
1、组织:男女
各一组分别站在网的两侧(如图2)
●○○ ○○○
2、集体统一练习、统一捡球
要求:球从网上投过
组织:如图
● ●
● ●
○ ○○ ○○ ○
○ ○
● ●
● ● ○ |
8
│
10
12
│
14
8
│
9
|
│
6
│
10
2
|
延伸兴趣 |
1、整理放松
2、师生共谈本课得失。
3、安排值日生收拾器材 |
1、教师出谜语并
交流本课的体会
2、安排值日宣布下课。 |
1、每个小组讲一个笑话或谜语并相互交流畅谈合作的快乐。
2、协同教师整理器材。 |
组织:同上
要求:动作放松
总结认真 |
3
|
1
|
课后巩固 |
让学生体会在投掷垒球或轻物件时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以及用力的顺序 |
课
后
反
思 |
|
|
|
|
|
|
|
|
|
|
|
课的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提高。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探究、合作、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诊断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练习、游戏比赛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课学习之中。
一、 教材分析:
投掷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内容,是发展身体协调性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和发展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围绕着的《发展投掷能力 提高身体协调性》这一课题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对地投球、对墙投准、对墙投球、投过网球的多种投掷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学方式上选择了,先体验练习后引导,再讲解示范等练习手段,突出学生主题地位的同时,关注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增强了交流合作和团队竞争的意识,进一步掌握了投掷的基本方法,发展了协调和灵敏性。
本课课题:发展投掷能力 提高身体协调性。
二、学情分析:
水平二(三年级)学生身体特征,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发育尚不完整,力量小等特点选择了持轻物件掷远的教材。根据学生的柔韧性好,竞争意识强的年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持轻物件向远处投掷的方法,提高投掷练习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提高身体灵敏、协调性。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竞争欲望。
本课重点:肩上快速挥臂(渗透出手角度)。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性(用力顺序,自下而上)。
三、教与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初步学习持轻物件向远处投掷的方法,提高投掷的兴趣;2、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提高协调、灵敏素质;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根据以上学习目标确定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阶段: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喜欢体育课,通过韵律活动达到动作和行为的协调统一与热身的目的。
(二)保持兴趣阶段: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投掷动作的兴趣,学会协同合作。采用体验练习对地投球比高、对墙投球比远、比准;持球掷远和投弹比赛进行练习,通过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游戏“冲锋接力、投准比赛”。巩固技术动作。
(三)兴趣延伸阶段:通过音伴放松活动,使学生身心的到恢复与放松;课后小结,师生畅所欲言、共做主人、科学评价、体验成功。
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以下形式:①教师讲解各环节的学习目标与要求。②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按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③教师巡视指导。④各小组进行效果展示。⑤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⑥学生改进练习。⑦实践与应用。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策略就是1、转变学习方式,通过体验练习,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入练习的积极性。3、提供有利于合作交往的空间。4、帮助学生制定能够达成的目标。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题目 |
投 掷:垒球掷远 |
课时预计 |
6课时 |
单元目标 |
1、使学生学会练习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2、掌握助跑投垒球动作方法,形成正确投掷的姿势,提高投掷能力
3、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
课次 |
课时目标 |
内容 |
学习策略 |
1 |
学习原地掷轻物件的方法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原地正面掷轻物件 |
1、体验练习:用小皮球对地投球、对墙投球
2、用小棉球投过网球
3、通过游戏巩固提高 |
2 |
学习原地侧向掷轻物件的方法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原地侧向掷轻物件 |
1、小棉球投过网球
2、通过游戏巩固提高 |
3 |
学习接交叉步投垒球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接交叉步投垒球 |
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动作
2、通过游戏巩固提高 |
4 |
助跑投垒球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助跑式投垒球 |
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并示范
2、练习动作,并制定远投目标
3、通过游戏巩固提高 |
5
|
复习助跑式投垒球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
助跑式投垒球 |
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并示范
2、练习动作,并制定远投目标
3、通过游戏巩固提高 |
6 |
考查: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
考查:持垒球掷远
游戏:打末尾 |
1、组长协助教师组织、测量
2、游戏由组长带领练习 |
单 元 检 测 |
检测标准: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
男生:优秀 :23、2米以上;良好:23、1米---18米 达标:17、9米---14米
女生:优秀: 17米以上米; 良好:16、9米---12达标: 达标:11、9米---9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