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计算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2-25阅读次数:1057
教学计算时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正确率却较低,练习后,仍改观甚微,个别学生甚至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了抵触情绪。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反思自身教学的同时又多方沟通,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计算错误归结于“粗心”和“马虎”所致,也发现其实学生也想做对,但每每计算时,越小心翼翼反而越错,非常的郁闷,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很受打击。
教学实践中表明: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数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相信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错误,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并正确计算”这一教学目标。
    可采取了如下防范学生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增强学生计算正确的愿望
一是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二是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计算出错的原因和统计每次测试计算出错所造成的丢失分数
(二)强化计算教学的首次感知
    在教学新法则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法则的建立、算理的探究,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动脑,让眼、耳、口等多种感知协调“作战”,强化信息的接收和记忆。
(三)重视常规训练,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一是正确审题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习惯:“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清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认真计算。
二是认真书写习惯。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完成一个计算步骤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三是仔细验算习惯。根据不同的题型渗透有效地验算方法,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是及时纠正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察看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素质。
    练就扎实的计算基本功,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限时小测竞赛”、“有奖速算”、“计算擂台赛”等专项训练
    总之,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深知行之有效的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时刻反思,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数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相信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错误,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并正确计算”这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