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之外,还应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作为数学老师,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在掌握了一些特殊学生的心理及个性特点后,我制定了特殊学生特殊对待的策略,对于他们的习惯要求和养成方式也是区别对待的。开学初,我要求学生上课静心听讲,可总有个别学生难以克制。李毅就是其中一个,摇摆课桌,“呵呵”怪笑,而且还会大声承认“是的,就是我”。其实这个孩子很有个性,若是在当场对他进行教育,他总会表现的“人来疯”一般,有时还和我顶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对于这位同学,我首先要跟他交朋友。我便利用空闲时间找他谈话,谈学习、谈他的进步。最后明确向他提出如果他愿意的话,我希望能和他做好朋友,开始他不相信我原和他做朋友,对我不理睬。我并不心急,因为相信和接受一个人是要时间的。一天,天气比较寒冷,早晨刚刚到校的时候看到他只穿着薄薄的两件衣服,还在不停地颤抖。我赶紧喊他到办公室,倒了杯开水给他,并脱下自己的外套让他穿上。开始他不愿穿,因为他不相信,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直到我说:“你愿和老师做朋友吗?如果愿意的话,就把衣服穿上。”我问他为什么今天天气这么冷才穿这么少衣服?爸爸妈妈都出差了,刚出来的时候也没觉得这么冷,所以就没穿很多衣服。我知道他肯定没有吃早餐,就让他吃我带回来的早餐,虽然,他没有向我说过一句谢谢,但我从他的神态中知道,他开始接受我了。后来的一件事证实了我的判断。
有一天下课后,他在走廊上拦住我说:“老师,你给我把这个题讲讲,我不太明白。”我问他这道题上课刚刚讲过,怎么一下课就来问我?他说上课的时候同学和他说话,他没听明白。我说:“你能主动来问老师不明白的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你上课认真听就不会不明白了,你说呢?”然后我把这道题又完整的、认真的给他讲了一遍,直到让他彻底明白了。临走的时候他说:“老师我还有很多题不明白,要不下节课我还来吧?”。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踢足球,我便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和他们一起踢球,我精湛的球技让同学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纷纷要求我加入他们帮……通过踢球不但增进了我和李毅的感情,也增进了我和其他同学的感情。每当有体育课李毅第一个跑过来要我和他们一起去操场活动。
你把学生当朋友,学生也会把你当朋友的。在后来我们的几次谈话中我继续以朋友的身份,站在他的观点立场跟他谈话。慢慢的他也开始跟我谈他的事情了。他说自己讨厌学习,整天上课捣乱,不认真听讲,主要是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也就不喜欢老师了。我开始站在他的立场,说老师有时候整天批评你、教育你,是不是很烦呀?当他点头认同后,我再跟他说那么老师为什么不批评其他的同学呢?是因为老师在找你麻烦吗?老师虽然经常批评你,但也是为你好,你老是要求老师要理解你,其实你也应该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理解老师呀。事后与他促膝的交谈,效果往往会好的多,他的态度通常都是积极的。因此,我在处理他的不良习惯问题时,总是先采取冷处理,事后再进行教育,并提出阶段性的学习习惯要求。慢慢的他上课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少了,回答问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不是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就是坏习惯代替好习惯,学生本身就经历着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可是我们必须明确,没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会有日后的硕果压枝。
良好习惯的培养还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并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
我们知道,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个老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结束。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
相信我们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