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数的大小比较

发表时间:2015-10-07阅读次数:579

【课题】森林运动会----数的比较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数学符号:>、<、=;

2.会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方法与能力:

1.建立初步的数感;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习惯培养点:

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学具。

【课前准备】
小故事、微课、绳子

【实施过程】

1.微课展示小故事: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

     “>”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2.活动

活动一:认识“=”看情境图(参考苏教版19-20页)

     1.用圆片摆一摆 一一对应(加以指导:怎么摆是一一对应) 会完整表达

2.认识=并在本子上写一写。(教师板书教)

活动二: 认识“>、<”

     1.拔河比赛(现场比赛),不公平  会读   (可参考青岛版18页)

2.给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动笔写一写(格式)

大嘴巴向前是大于号,尖嘴巴向前是小于号。

活动三:

1.分男生、女生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来抽数字,谁大谁赢)挑选其中2个

2.同位手指比大小

【展示与评价】

练习题纸一张  苏教版 20页(同位互相说说)。


 

 

 

 

2.

 

 

 

 

 

3.   4>(    )    2<(    )

 

写得好的同学展示

【拓展反馈】

(1)练习题纸 找找(回家说说、家长签字)

 

 

 

 

 

 

 

 

 

 

 


(2)拍老师写的范例,可以自行在家练习。(家长签字)

 

上一条:三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下一条: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