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动手操作掌握算理 反思

发表时间:2016-05-13阅读次数:499
 

  要使学生对基本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做到计算方法合灵活,就必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掌握运算原理。如在教学9加几时,教师先出示一个装9个球的透明盒子让学生数一数盒里有几个球?学生数出后,教师再在盒外放2个球,提问:盒内与盒外一共有几个球?请大家列出算式想办法解决。接着有学生看出透明盒内可装10个球,只要把盒外的球拿一个放到盒里与原来的9个球凑成一满盒10个,再与盒外剩下的1个球合起来就是11个球。这时,老师对学生的这种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并用板书在黑板上:9  +  2 = 11向学生揭示这就是凑十法.由此,学生领会了为什么先凑十,再加十的道理后。再进行9+39+49+5……的教学时,学生就会运用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这个运算方法了。

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出示 42-7,学生发现个位27不够减,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请小棒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动手操作中,有的用4捆小棒中的一捆去掉7,还剩下3根,再和2根散小棒合起来是35根,可以得出算式为407=3333+2=35。有的用4捆中的一捆先和2根合起来,得出算式10+2=12,用这12根小棒去掉7根还剩5根得出算式127=5,再和另外的3捆合起来就是30+5=35……此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地分解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着层层递进地思考,有条不紊,经历了问题的产生,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自觉地探究着思维程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着一场自我挑战的过程,促进着知识技能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灵活、自主的人,真正成为一个知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