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11--20数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6-05-18阅读次数:534
 

11-20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认识了十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基础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表现的是小朋友欢迎海鸥回来的情景。借助问题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使用学具和计数器,通过学习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再认识11——20各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现实情境,认识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的读写1120各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正确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个位十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教学环境与准备*

1)教学准备:课件

2)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应用策略: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正确认识11-20各数,学生正确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们见过大海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玩一玩吧(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呀?
(生观察后提问: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快来数一数吧。
1)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
2)如果一个小方块表示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个小方块表示?(学生动手摆一摆)
3)堆在一起还不能准确地看出大家摆的是11块,你能不能想一个好方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1。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好!(学生独立思考,摆学具并展示。)
4)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1”?(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
这一排有10个,表示“1个十。旁边还有一块,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你也能像这样摆出“11”吗?自己摆一摆。(学生摆出“1个十“1个一
6)现在你来指一指哪是“1个十?哪是“1个一?(学生分别指出)
7)(课件出示“11”的组成图)老师也摆出了“11”。(指着“1个十)这表示什么?这“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指着“1个一)这表示什么?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11”就是由“1个十“1个一组成的。
(8)
摆一摆14,说一说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4个一)。再继续摆出1519……
2.
认识计数器
1)刚才我们用小方块来摆数,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也能帮助我们来计数,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指出)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你能不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交流拨法)
3“11”怎样写呢?(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讨论:11是一个两位数,是由两个1并排在一起写成的,那么这两个1的意义相同吗?(学生交流得出:意义不同,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3.
解决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1)学生数出共有13个小朋友。
2)你能用我们刚学过的摆一摆或拨一拨的方式,把13这个数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拨珠,互相交流拨法)
3“13”怎样写呢?(学生独立思考写法并书写)。
4.
解决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1)学生数出有20只海鸥。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用小棒最快的表示20这个数?(学生动手操作并演示)。
教师板书:2个十是20
3)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这个数吗?拨完后试着写一写。(学生讨论,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来表示,0起占位的作用。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了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三、拓展交流,内化提升
1.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出来吗?看谁拨的又对有快!(学生操作计数器,表示数)
2.
数学游戏:
1)比15大的数是几?       2)比16小的数是几?  
3)和14相邻的数是几?     4)和17相邻的数是几?               
5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几?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得到小红花的同学上台展示神秘数字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
教科书第78页第3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
1)从小到大
2)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
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1根数的、有22根数的、有5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接下来的11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三、注重将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全面理解数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把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我让得到小红花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小红花背后的神秘数字,让孩子无序地站立,使学生产生想把他们排一排的想法,在排队中他们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大小,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上一条:圆柱的表面积下一条:认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