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迁移 提升素养
在生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班情,在教育的艺术和方式上都有了很多的变化,而最近的一节课,让我感触颇深: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课前先让学生观察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并且交流算法,学生会想到以前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直接经验,然后小组讨论后会将以前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对比,最终迁移知识、自主构建新知。
对于这节课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为什么把书中的例题当作练习来讲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为什么学生能够自主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问题呢?回归本源,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学生迁移、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是课新程理念、课题研究最好的体现。这来自于生本理念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让我们的学生变得爱学和乐学,并且会学了。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