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阵地,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学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1、文明小公民:让孩子具有公民的意识,了解一个文明公民在公共场合该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时事,给孩子们讲国外的文明习惯,对比中国的陋习;结合班事,对比两种不同表现孩子的做法;对比自己的事,过去和现在,是否做的比以前更加文明。文明就在身边,因此教师抓住每一个可以发现的契机,随时随地给孩子们渗透,让孩子明白,文明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素质。
2、学习小专家:孩子们都从父母嘴里听过一句话:学习不是为别人学的,而是为自己学的,但是,大多孩子只是听听就算了,并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还有很多孩子更不可能为了这句话,就变的主动、刻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多做赏识教育,在班里针对不同孩子做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而“达得到”,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高了,主动学习的热情高了,自我管理学习这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3、守纪小明星:纪律,是低年级孩子最难以管理自己的一方面,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活泼与好动,这个时候,集体荣誉感以及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往往最能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欲望。这些内在、外在的东西虽然往往在自我管理之后才能兑现,但是当这种滞后奖励的吸引力足够高的时候,自我管理的行为就会出现。因此,在班级设立评比栏,开展夺星竞赛,教师树榜样、大力表扬典型这些措施需要长期坚持、有力度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