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彼得与狼

发表时间:2017-04-13阅读次数:511 作者:潘霞

课题

《彼得与狼》

课型

欣赏综合课

教材及作品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

蕴含

情感

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获取

知识

1、 知道歌曲体裁---交响童话。

2、 初步了解西洋乐器的音色,能听辨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3、 借助乐器聆听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提升

能力

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课前

准备

课本、课件、电子琴

 教   学   过   程

思路预设(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二、导入新课

1、交响乐队乐器知识复习

2、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乐器图片出示)及旋律特点。

A头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

B “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

三、听音乐,演故事      

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A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

B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

C老师引导下,在鸭子与小鸟处作展开。

四、听音乐,说故事

1、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2、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再启发想象,和平环境将会受到冲击,会怎样呢?——启发想象和讨论(自己讨论一些时间)

3、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感知音乐加速、上行等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4、那小鸟会怎样呢:

5、听狼抓小鸟,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6、那么小鸭子呢

7、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并感悟小鸭子由于其自由与不镇定所导致的后果。

8、这时的彼得会怎样?

9、彼得还会更有作为——听彼得镇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

五、抓狼

1、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让学生简单模仿声音

2、听抓狼的音乐

3、听后分析

4、再听并分角色表演,老师提示,营造高潮

5、 猎人抓狼

6、凯旋音乐

六、出示课题、小结

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听第一段音乐,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赏做好准备

感受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既是对感知创作手法的渗透,又是对音乐情节展开的理解

从音乐因素的变化感知情节的推进,让学生在“听”“演”过程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巩固

作业布置:

目标达成分析

跟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