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高效课堂中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郭琳
课堂中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模式,是指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和活动体验。为此,笔者就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问题谈点浅见。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表演、变魔术等等。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四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发情境资源。下面以《头饰设计》为例,浅析生活情境是怎样创设的:以前在教《头饰设计》一课时,我拿出精心制作的范作,让学生观察分析头饰的结构、式样、制作步骤,没想到学生对此漠然置之。于是我查找问题根源,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我出示若干不同类型头饰,师生进行情景表演的游戏,拿到头饰的学生要说处它的特点、类型与之有关的背景等。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2.提出问题 引导启发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设疑与与释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经过实践,总结出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一、要问题要以生活为切入点,点拨学生的经验感受;二、问题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探索性;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例如在教学生怎样设计头饰时,问:头饰是做什么用的?谁来用?在设计头饰时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设计什么样的式样;怎么装饰得漂亮;选什么颜色;大小是不是合适等。然后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有助于使知识技能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这一环节对创设情境和自主表现两大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自主表现 激励创新
“其美术自主活动具体表现为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反馈、自主反思、自主调整的完善的环节……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形成美术自主意识与良好习惯。”此环节又与上一环节密不可分,常常相互交融在一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激励创新,在自主表现时又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设计活动 重现生活
活动方式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科学性。首先,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是生活形式的浓缩);其二,活动形式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其三,活动要有意义,不哗众取宠,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例如《纸拖鞋》的活动体验部分,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置展销会。b、“卖拖鞋”,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拖鞋)。c、“买拖鞋”,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拖鞋上。d、比比谁的拖鞋买的人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5.课外延伸 拓展思维
综合课程与其说是建立联系不如说是发现联系。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科知识内在的关联和共性,还要使学生以自然的方式去认识学科知识与其他领域之间内在的联系。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总之,美术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时,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把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