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曾国藩家书》中的教育理念及启示-张梦娇

发表时间:2017-03-23阅读次数:491



教育是一个很复杂和严肃的话题,作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在教育这个词面前显的经验不足,我在工作之余也常常思考我的教育方法,可是总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路径。这学期在读书沙龙分享交流会上,听到老师们对国学经典的真切感悟,获益匪浅。于是我再次拿起床头的《曾国藩家书》,也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教育的理念和养分。

    曾国藩是晚晴追求着人生至善的儒生,后世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他高度赞誉,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也被称为清末最后一位“大儒”。他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写给子弟的众多家书,《家书》贯彻了他独到的教育思想,主要收集了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的约1500份书信,其内容上至经邦济世的策略,中及治学求学的方法,下至教子治家的经验,事无巨细。我尝试对这个中兴名臣的教育观做一个解读。

    1.教育必须要有人文情怀

    家书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统家训经典,反复提到立志、勤勉、有恒、坚忍等,对子弟的教育没有停留在书面的不切实际的教导上,既有可操作性,又人文情怀,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极具借鉴意义。开学伊始,我也在想为班级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在课堂管理上更多一些人文关怀,避免流于“简单·粗暴·直接”之弊。

2.教育不能缺少平等对话

    家书传递的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对话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的融合,教学应该引导“多元”对话。只有在对话中,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老师的思想,产生撞击、情感与情感有交流,旧知识与新知识得到了链接,对话使得师生思想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交融和升华。

    3.在学习上,强调态度和方法的引导。他认为勤奋学习是本分,在《致澄弟》一文中谈:“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精不在多之说。告诫子弟读书须得勤奋,在勤奋中也有经验的告诫,不可过泛,但也不能一味求精,从这番教导中,可看出勤奋也是需要坚持的,这也就是曾国藩对子弟“有恒”的体现。

    曾国藩倡导“看、读、写、作”四位一体的读书方法,读书学习需在这四个方面每天坚持,缺一不可,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做札记习惯。或是做笔记,或是摘抄、或是练习、或是背诵、或是作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告诫学生做事要“用心去做”,无论是写一个字母,还是读一个音节,都应用心去完成好。用心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前提,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行为习惯方面。

其次班级的学生每天都要做“早读”和“晚读”,用两个集中的时间点组织学生集体背诵或朗读。在每周定期和不定期的朗诵中,期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知识点的关联性,找到语言类科目的语感,积累平时学习的素材,练就学生的基本功,定期的集体朗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阅读经典,汲取经典的智慧,从经典中找到有益于帮助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阅读经典的意义不在于记住经典的内容,而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教育无定法,教育这条路很漫长,我将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