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艳:首先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新加坡游学之旅。也很荣幸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2月11日清晨,我们一行38人来到了中正总校。受到了校方热烈地欢迎。之后校长带领我们参加了他们学校的升旗礼。
王雨晗:早晨七点半还不到,我们就来到了校园,为的是参加升旗仪式。由于当天下雨,我们只能在教室里观看。广播里老师宣布仪式开始,班里四十多位同学都表情庄重而严肃,没有窃窃私语、嬉皮笑脸的现象,每个同学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并在老师的带领下高唱国歌,歌声洪亮整齐,很有声势,这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我不由想到我们的同学在升国旗是不是也应该像中正学校的同学这样做呢?这里每天都有升旗仪式,学生们要唱国歌,唱校歌,朗读《信约》,其中周一周三周五用英文,周二周四用中文,每周四的仪式中还会有学生与全校师生分享故事。
陈艳艳:在参观完升旗礼后,校长又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括: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创建于1939年。创校时只收男生,在二战后才兼收女生。中正是一所特选学校,作为双语学校,随处可以见到学生用流利英语或汉语进行交流。中正的校园非常美丽,尤其是中正湖。湖边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像是来到了自然公园。
中正总校的教学范围绝不仅限于校园,学生们每年都要进行社区服务,有时甚至延伸到海外,他们经常到重庆、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学校交流,学习中华文化。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正开设了一个全新加坡独一无二的课程,那就是茶艺课。校方为了欢迎我们,特意安排了一节茶艺课。
张伦军:茶艺课是对全新加坡学生开放的一项活动,外校的学生也常常到这里来学习茶艺。学校为茶艺课准备了一间特殊的房间,内部装饰古香古色,屋内有八张桌子,上面分别放着一整套茶具,外带上几个精致的小瓷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喝茶也要分很多步骤:先要烫壶,然后洗茶、高冲、分茶,之后还要闻香,最后一道工序才是品茶。听完这些,跃跃欲试的我们也纷纷动起手来,体验了茶艺课的乐趣。这节生动形象的茶艺课,使我们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陈艳艳:在感受了浓浓的中华文化之后,校方为我们的同学安排了课堂体验活动。同学们分组参加了生活技能课,美术课,和音乐课,下面由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课堂感受。
孙新恺:这次和同学老师们去参观新加坡中正中学总校,除了参观学校以外,我们还和他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我们刚走进他们的教室时,他们正准备上课。我们便四处拍照,其中发现他们的教室墙壁都是同学们自己装饰的,感觉教室很活泼。正式上课后,他们的美术老师先跟同学们讲了这节课要学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他们一节课只讲“线”这一个内容,而且他们的美术书将近100页,这让我觉得新加坡的教育很细致、全面。接着老师用各种风格的画来讲解“线”的各种作用。讲完课后,老师让同学们用这节课讲的知识画一幅画,老师还会下来帮助同学们解答他们的疑问。在画画的时候,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通过和他们上的这一节美术课,我觉得他们讲的课非常细致,而且教室非常美丽。其次,新加坡是全英文教育,不添加一点中文,所以我们领会不了他们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水平。
陈艳艳:是呀,我在听音乐课时,也这么想。老师用英文授课。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造一种乐器,为它取名并把它画出来。学生们充分显示出他们的创造性,每一组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我们的学生也被要求展示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我还替他们捏了一把汗,怕他们听不懂,也不会用英语表达,结果出人意料,我们的同学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也很优秀。
张伦军:这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课程,课堂中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教给我们许多生活常识。在这里,我们惊奇的看到了高脚杯、西餐餐具和喝咖啡的杯具,而这些都是老师上课所要用的教具。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吃自助餐时,怎样才能使盘子里的饭不混在一起?于是,同学们纷纷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说可以拿多个盘子,还有人说可以划分区域;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进行的热火朝天。老师总结了一下:可以按颜色划分,这样一目了然;可以用区域性的盘子,这样能把食物分区域盛放;还有同学提出了更新颖的想法。在这些简单而智慧的生活常识面前,我们不禁被一一折服。上完课后,我们的感触都非常深:认识到了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去更好地体验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次,我们也暗中佩服那里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方式。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自如、课堂气氛的轻松愉快,让我们也不禁乐在其中。
王雨晗:结束上午的学习后,中午我们一行来到中正总校的食堂,工作人员为我们端来一次性饭盒盛着的鸡肉米饭,还有黄瓜、白菜等小凉菜。我们就餐的时候,在校的学生们都已经吃完离开了。食堂约有三百多平米,每张长方形桌子两边整齐地摆放着两条长凳。因为学校正在扩建,所以作为临时食堂,条件有些简陋。但尽管如此,我们在地上,桌子上也丝毫看不到垃圾,连油腻的地方都没有,这里并没有专门的清洁工人,保持卫生的只有每位同学。饭后扔垃圾时我注意到垃圾桶里只有卫生纸和空饭盒,没有过多的剩菜剩饭,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那几大盆的剩饭,真是感到惭愧,从小我们就受教育粒粒皆辛苦,跟他们比比我们做得很不够,在这里我也倡议一下同学们不要再浪费粮食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走在中正的校园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没有随地吐痰的,没有吃口香糖的,更不用说乱吐口香糖的现象了。中正总校培养的是现代化人才,咱们26中同样是具备国际标准的,他们能做到不留下丝毫垃圾,我相信我们26中的同学一样可以做到。我由衷的希望,现场的和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一个洁净,美丽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