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背景
国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文件中反复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学校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学校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学校背景:三大优势:1.学生素质:最大优势是学生的素养良好,有较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家长对孩子的有较高的期望值,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等。2.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优良,有较高的人文素养。3.学校办学条件:新校的建立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实施改革。
二个主要矛盾是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培养需求与有限课程服务平台之间的矛盾。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有限课程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开发出能够满足孩子需求的学校课程。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学校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学校课程设计方案。
二、 指导思想
学校着力打造“和合”文化体系之下的“和合”学校课程。以“和合人生、和合文化、和合科技、和合素养”为引领,完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进的多元课程格局,通过走班制,学分制,和社团活动课程化等手段,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培育有个性的课程文化,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及领导力。
严格落实国家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和地方课程。
着重落实走班选课及社团课程实施:未来三年, 进一步完善落实走班选课及社团课程实施。合理使用教学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的采用走班上课的方式参与学习,以此提高课程改革的效度。
着重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模块化教学进行优化,学科拓展课程与社团课程有机结合。选修课程从“和合”育人的角度设立模块和课程内容,构建“和合人生、和合文化、和合科技、和合素养”四大类课程。形成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凸显学校育人特色的至少20个课程模块内容。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更加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进的“26中和合课程”格局。
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未来三年,学校将从“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名家资源”等不同方面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通过“百家课堂”,“名家月讲”,“校本教材”等载体,实现课程的可选择性和可沿革性。
加大培训力度及后勤保证:学校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邀请专家对选修课的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培训高素质的选修课教师队伍的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选修课的重要性。通过选修优质课的评比,鼓励教师的突破与创新。
学校提供选修课的资金及活动地点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校会充分保证选修课器材购买就相关活动经费,采用奖励及外出培训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三年内,学校力争骨干教师均有独立开设有特色的选修课的能力,培养3-5名选修课名师,出版1-2本校本选修课教材,在区域内形成2-3门品牌选修课程。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26中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一)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厚积薄发、高端定位、科学发展、跨越提高
办学目标: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民主办学为手段、人文管理为途径,建设一所让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使教师智慧幸福的工作,促学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崇尚人文的现代化示范学校。
课程目标: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进的多元课程格局,强调生活趣味性的价值取向、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培育有个性的课程文化。
(二)学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师目标
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
3、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
4、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课程结构及课时要求
(一)课程结构
(二) 课程内容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地方)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同时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完成相关课时任务。
限定选修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文本的拓展,兴趣的回归)。同时也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研组从科学领域、体艺领域、实践领域等方面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
课程分类
学科名称
|
年级
|
限定选修
|
自主选修
|
《阅读、成长》
|
七年级
|
师生共读一本书
推荐书目:《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鲁滨孙漂流记》《海的女儿》《爱的教育》《飞鸟集》《园丁集》《繁星》《春水》《普希金诗选》
|
科学探究类、社会文化类、语言修养类、人生教育类、信息技术类、艺术修养类、劳动技能类、运动竞技类八大板块,如:国际象棋、十字绣、巧手制作、素描、图片处理、摄影、篮球、排球、西方风情、形体与礼仪、健美操、计算机的日常维修、多媒体的制作网络平台与学科的衔接、关注健康、中国最值得去的地方、自信心训练、安全与自护、等20多个校本选修课程科目
|
八年级
|
经典讲坛
推荐书目:《论语》 《弟子规》 《唐诗三百首》 《三国演义》选段 《水浒传》选段 杨绛散文五篇 余秋雨散文五篇 郭沫若戏剧《屈原》 纪伯伦散文诗五篇 汪国真诗选 列夫 托尔斯泰《舞会以后》
|
九年级
|
名著欣赏
推荐篇目:《毛泽东诗词》 《舒婷诗选》 《巴黎圣母院》 《傅雷家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选段 《水浒传》选段 《红楼梦》选段 《威尼斯商人》 《简爱》 宋词选
|
|
初一
|
奇趣数学
一、24道名人名题
二、从一道国外数学题得到的启示
三、神奇的图形组合
四、牛顿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某月某日是星期几的心算方法
六、简单的抽屉原理
七、染色问题
八、简单的逻辑推理
九、速算与巧算
十、柯克曼女生问题
十一、形状相同的问题
十二、平面图形镶嵌问题
十三、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1
十四、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十五、有趣的七巧板
|
初二
|
生活中的决策----博弈论初探
一、博弈初体验:抛砖引玉,介绍博弈的几点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博弈,博弈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博弈初探: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自己比较经典的博弈决策。
三、博弈定义和历史简介:先由学生探讨课下研究,课上介绍什么是博弈,再由老师给出补充和介绍。
四、古代博弈策略收集。老师抛砖引玉,采用学生课下收集课上成果展示的形式体现。
五、博弈经典案例之一:囚徒困境。
六、博弈经典案例之二:智猪博弈。
七、博弈经典案例之三:斗鸡博弈。
八、博弈经典案例之四:银行会垮掉吗?
九、博弈经典案例之五:以弱战强的制胜之道
十、博弈经典案例之六:“海盗分金”的正解。
十一、博弈经典案例之七:公共地悲剧与和谐社会。
十二、博弈经典案例之八:房地产市场的多方博弈。
十三、博弈经典案例之九:酒吧问题与少数人博弈。
十四、博弈经典案例之十:现在与未来的博弈。
十五、博弈研究小论文展示
|
初三
|
数学文化欣赏
一、数论与数学文化
二、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
三、斐波纳契数列与黄金数学
四、幻方文化——数学文化的起源
五、数学猜想与数学发展(1)
六、数学猜想与数学发展(2)
七、数学悖论——从不和谐到和谐
八、变量数学的产生与发展(1)
九、变量数学的产生与发展(2)
十、地图上的数学文化
十一、走出来的数学文化
十二、分形艺术欣赏
|
《Join and enjoy》
|
初一
|
<<We Are the World>>
<<Yesterday Once More>>
<<You Are not Alone>>
<<No Matter>>
<<WAKA WAKA>>
<<California Hotel>>
<<She>>
<<Sha la la>>
<<Black and White>>
<<Gold is a Girl>>
<<Take me To Your Heart>>
<<Magic Key>>
<<Rose>>
<<Unchanged Melody>>
<<Beauty and the Beast>>
|
初二
|
第一课时: 走近安徒生
第二课时: 格林童话世界
第三课时: 了解莎翁
第四课时: 哈利波特
第五课时 :简爱
第六课时: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
第七课时: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第八课时: 欧亨利作品
第九课时: 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十课时: 杰克伦敦作品
十一课时: 雪莱
十二课时: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
十三课时: 狄更斯<<雾都孤儿>>
艺术名家部分:
十四课时: 卓别林
十五课时: 迈克尔 杰克逊
|
初三
|
在戏剧中体会语言美--体验舞台表演
|
|
在物理海洋中遨游
|
会吸水的杯子
瓶内吹气球
有关杯子的实验
纸杯旋转灯实验
自动旋转的奥秘
空中飞蛋 ———制作简易降落伞
力学知识在厨房中的应用
生活工具中物理知识和计算
汽车上的力学物理知识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
|
智慧化学
四大版块:化学魅力展示、趣味化学、创新实验、科学探究
|
化学的魅力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爱护水资源
有趣的化学现象
保护我们的环境
如何制取氧气
化学的萌芽——炼铜术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土豆和番茄电池的成功演示
太阳能分解水研究的回顾
|
自主性选修课程(选修课):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的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六、 学校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学校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七、 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任委员:1人。
副主任委员:3人。
成员:专家顾问、校长、干部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等20余人组成。
2、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组员:教导处主任、学生处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高校专家、顾问、家长代表等组成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3、教导处职责:
(1)在校长室领导下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 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组织对教师的培训鉴定教师工作。
(5)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4、年级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汇总登记学生学校课程的学分。
5、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选编教研组《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4)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教案》(包含以下项目)
基本数据、课程情况和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教材、学习评价方式等。◎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
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前期准备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学校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征求专家等代表的意见。
(三)培训师资
1、学校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课程标准及学校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网上自主学习、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为担任学校课程的教师提供参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条件或学校组织培训。
(四)撰写课程教案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基本数据(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使用教师、使用学生、时间、设计者等)
2、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3、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
4、课程内容。
5、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6、教材情况(自编、改编、借用等)
7、学习评价方式(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习评价的方式等)
(五)学校课程的实施
教导处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六)学校课程开设方式
授课方式:每节45分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课堂组织:
国家课程:班级授课制
限定选修课程:班级授课制
自主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课程。采取走班制。确定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后,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
德育系列课程
八、 学校课程的评价
学校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学校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学校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学校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学校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学校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学校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学校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学校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战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3、指导教师评价
(1)评价内容:侧重与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2)评价方式:汇报、学生评定、鉴定等。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学校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活动能力评价表
学校
|
|
班级
|
|
学科
|
|
执教者
|
|
课题
|
|
年 月 日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指标
|
参考
分值
|
实得分
|
评课摘要
|
导 50 分
|
指导
思想
10 分
|
1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
4
|
|
|
2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
3
|
|
3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
3
|
|
目标内容8 分
|
4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
4
|
|
5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
4
|
|
指导
过程
24 分
|
6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 1/2 课时
|
4
|
|
7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导疑
|
5
|
|
8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
3
|
|
9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
|
3
|
|
10 、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
6
|
|
11 、设计训练针对性强,课堂灵活、生动
|
3
|
|
教师素质 8 分
|
12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
4
|
|
13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
2
|
|
14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
2
|
|
学
50 分
|
全体性
12 分
|
15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
6
|
|
16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
6
|
|
全面性
13 分
|
17 、掌握学法,习惯良好
|
7
|
|
18 、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
6
|
|
主动性
11 分
|
19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
5
|
|
20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
6
|
|
创新性
14 分
|
21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
7
|
|
22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
|
|
|
等级分数
|
优秀 90 分以上,良好 80 分 —90 分,合格 60 分
—79 分,不合格 60 分以下
|
总分
|
|
|
|
|
|
|
|
|
|
|
|
|
|
学校课程(选修课)学生活动评价表
姓名: 班级: 选修课程: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评价结果
|
|
个人评
|
同学评
|
教师评
|
家长评
|
|
情感态度
|
1、参与活动
|
|
|
|
|
|
2、提出活动的设想、建议
|
|
|
|
|
|
3、克服困难和挫折
|
|
|
|
|
|
交流合作
|
1、帮助同学
|
|
|
|
|
|
2、倾听同学意见
|
|
|
|
|
|
3、对小组的学习有贡献
|
|
|
|
|
|
实践能力
|
1、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
|
|
|
|
|
2、动脑、动手、动口参与
|
|
|
|
|
|
3、会与别人交往
|
|
|
|
|
|
4、学习、研究方法多样
|
|
|
|
|
|
成果展示
|
1、活动过程记录
|
|
|
|
|
|
2、表演、竞赛、汇报
|
|
|
|
|
|
3、成果有创意
|
|
|
|
|
|
同学说:
|
老师说:
|
爸爸、妈妈说:
|
|
|
|
|
|
|
我对自己说:
|
|
|
|
|
|
注:评价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
|
|
青岛第二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