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香港路小学

青岛香港路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19-09-06 阅读次数:332


在喜迎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学校将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围绕区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个重点项目的指标,秉承“让每一个生命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的幸福校园的办学目标,优化教育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在成全学生幸福成长的同时,成就自身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深化“幸福三原色”课程研究,促进国家、地校课程校本化实施

1.以悦读促阅读,让“幸福三原色”课程走向深远。本学期从两个层面进行推进,第一深化阅读课程,使阅读课堂更见起色。学校在自主研发的《银杏树下来悦读》阅读手册的使用下形成具有年级、学段特色的阅读导读课、推进课、成果展示课。将学校《银杏树下来悦读》阅读手册与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学生每月至少完成一本拓展研读绘本、名著。第二开展丰富活动,让阅读课程全面开花。以戏剧、课本剧为突破口,开展阅读课程成果展。借助每周晨会“好书推荐”时间,让学校“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进行阅读分享、亲子共享,感悟阅读之精髓;每月开展“阅读达人秀”学生读书交流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充分挖掘学校教师朗诵社团和学生朗诵社团之能量,打造学校“银杏”朗诵社团品牌。

2.依托海洋教育联盟,拓展海洋课程体系。以学校成立海洋教育联盟之机,结合学校海洋课程内容,请联盟海洋专家走进校园合作开展3-6年级海洋教育大课;与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整合,开设海洋实验实践课,学生参与实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海洋专家讲堂——种子教师课堂——研学学生学堂” 三维课堂研究,探索海洋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师生海洋知识综合素养;对学校“守卫蓝色家园”海洋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拓展海洋教育教学途径做有益尝试。

3.落实责任课程,拓宽成长路“径”。习惯是道德成长基础。学校继续从习惯入手,用好《责任教育》校本教材,本学期继续进行调整和完善,分别从自爱、他爱、博爱三方面推进,更加注重经历体验,促动学生的品格成长。授课通过紧密结合学校开展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传统节日等主题活动,丰富课程活力,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时代责任感。将责任心故事、责任目标、评比栏等方面的进行整体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4.多元融合,以“两线并行”策略深化STEAM课程建设。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理论培训+实践指导”的方式推动实验教师、“种子教师”不断成长开展STEAM课题研究和课程研发,逐步在各年级普及性开展项目式STEAM学习研究,尝试在全校开展STEAM“微学期”,一是融合教育资源,在中年级普及引进STEAM课程《维京时代》和《设计思维》;二是融合学科资源,以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开展跨学科“睿·享种植”STEAM项目式学习和“SCRATCH人工智能编程STEAM教学;三是融合科技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体开展航模、无人机等STEAM课程;四是融合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编创新生入学指导绘本,丰富始业课程体系自暑假开始,学校组织语文、美术、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编创了《新生入学手册》和《小香、小港的幸福一天》原创绘本,引导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良好习惯。始业课程中涵盖纪律我遵守习惯我践行常规我记牢银杏树下来阅读等方面,为保障孩子顺利地开始小学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对家长有效指导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丰富始业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深化“幸福三原色”课堂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的深入

1.深化“三点”研究,提炼“幸福三原色课堂”策略以“幸福三原色课堂”为课堂改革目标,找准“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三个研究点”进行课题深入研究。研究点一:有责任层面,在上学期研究修订的《“幸福三原色课堂”课堂标准》的基础上,将应用在各学科课堂的使用中,为课堂教学达成提供评价依据;研究点二:有活力层面,将“问题支架的构建”作为课堂实施层面的研究点,构建整理出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幸福三原色课堂”实施策略。研究点三:有品位层面,课堂上探究“评价支架“体系的构架,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与效果。通过以上三层策略的研究,实现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英语绘本阅读研究数学《悦动课堂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2.打造“三平台”课题展示,推进科研成果提炼本学期是十三五课题结题的重要一年,努力为教师打造科研展示“三平台”。平台一:教学节暨课题中期总结大会,进行主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十月中旬举行“2019年教学研讨会暨‘十三五’课题阶段总结”会议,总结研究经验,共享研究智慧,找到研究新的生长点;平台二:一人一堂课达标课展示,子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以教研组研究为展示内容,突出学科研究特色;平台三:银杏树下微论坛,教师微课题成果展示,结合学校课题进行的个人研究进行汇报、思考,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集”“精品备课案例集”。

3.加强课前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方式,本学期我们将用预习单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主要分为朗读,生字词的音、意,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这样的设置,有易有难,以基础为主,通过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测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本学期鼓励教师通过课例、题集、课件资源等方式共建优质资源库,开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微课系统,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将碎片化数字教育资源连接为有机整体,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是对班班通教学系统、电子书包教室、直播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功能共享,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教学质量。二是依托各种教学平台进行主题化培训,使教师能对平台跨学科使用,从实现“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真正做到平台互通,资源共享。

5.关注学困生,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努力探索学习暂困生转化工作的新思路,结合区少工委的要求开展彩虹伞系列活动,加强对学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用学校心理沙盘社团活动时间,由心理教师做好学困生的状况跟踪调查,建立健全学困生转化工作档案。语数英学科教师做好摸底工作,确定帮带对象,利用早读、午休、晚托管三时段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成就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

2019年必将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催人奋进的一年,站在这一历史的节点,全体香港人将以更加锐利的目光、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精神,怀着“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的幸福校园的教育梦想,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幸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