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尝试用自己会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 发霉 麦囤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1、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是怎样做的?他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
4、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教师出示:
过年了, 送 给 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 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3、齐读课题。
(一)、读读议议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
②你认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二)、划划想想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三)、说说演演
1、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说一说。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
1、悟一悟。
课后第四题
2、写一写。
1、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麦子上,谁的做法最好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总结: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节俭,什么是聪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