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深入三峡工程,学习了小数乘法,今天我们要继续了解三峡工程,看看还有哪些收获。
生: 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2、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师板书:9.84÷3=
谈话: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
(2)将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只要合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3、汇报展示。
(1)估算:9÷3=3,9.84米比9米多,水位平均每天上升3米多。
(2)变成整数计算,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3.28(米)
(3)竖式算法。
4、下面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笔算方法。
(1)9.84÷3= 竖式怎样做?
(2)除到十分位时商几?商的数表示的是多少?(2个十分之一)。
(3)那么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怎样表示商写在了十分位?
引导学生说出:要在个位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也就是商里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 3.28
3 )9.84 3 )9.84
9 9
8
6
24
24
0
(4)谈话:除到被除数的十分位仍有余数2,应该怎么办?
5、“长城号”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1)怎样列算式?
(2)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3)概括: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1、自主练习2:竖式计算。
(1)43.2÷6 52.5÷15 (2)4.5÷5 19.2÷24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
(1)自主练习1:哪种笔便宜?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完善想法:比较出哪种笔最便宜。
(2)自主练习6:林丽出生时体重是3.25千克,3个月后体重是7千克,林丽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多少千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
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体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深入: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怎么办?
拓展: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练习设计紧跟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