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语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2019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发表时间:2019-12-14 阅读次数:1394 

初春

一、研究目标

1.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学科整合,拓宽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资源,使学生触摸经典,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探索不同童书的阅读指导策略,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提高儿童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个体精神成长。

3.开展以整本书阅读为目标的推荐阅读型、阅读指导型、阶段交流型和汇报总结型等课型的研究。在丰富的延展活动中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计划

着重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型研究,在研究中渗透阅读策略。具体计划如下:

  (一)制定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型研究,并渗透阅读策略

1.明确文体,探讨阅读策略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小学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种类繁多: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人物传记……小说中又可分为动物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的阅读方法和关注的重点不完全相同。探索适合的阅读策略。

2.设计量表,制定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想要顺利实施,还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阅读。因此设计阅读进度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规划好阅读完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某个时间段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页码和阅读时间。在阅读完一本书后,由本人、家长、教师和小组成员等多个主体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样的阅读计划和评价量表,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保持紧迫感,不会散漫无序。

(二)继续推进课题研究,完善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不足

1.导读课型探索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应当避免枯燥、程式化的讲解,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探索导读课的课型。

2.整本书阅读的推进

导读结束之后,进入“阅读”阶段,即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共同读完一本书。在这一阶段,通过创新阅读学习单的设计、构建阅读共同体、开展班级读书会等形式,持续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有机渗透阅读策略,营造阅读的氛围。

设计阅读学习单,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规定的一系列作业,而是要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阅读单可以以摘录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创新设计一系列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任务、情境和策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起到监控学生初读质量的作用。阅读单的设计指向内容理解、语言表达、阅读策略三个层面。

3.阅读后的提升——  “总结拓展”

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应该设置一个提升总结的环节帮助学生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作品对话。

1阅读分享

每个人的阅读收获不同,阅读后的交流与分享可以调整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自豪感,因此,阅读后的分享活动是必要的。阅读分享的形式很多,绝不仅限于读书会,也包括组织阅读论坛、阅读交流会阅读手抄报、文学表演、设置班刊、主题手抄报等形式。

2拓展阅读

阅读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读完一本书之后,不是停滞不前,我们还要以一本带几本”。因此,在读完一整本书之后开展拓展阅读,以一本带几本,推荐学生对比着开展阅读,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3创意读写

整本书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介绍这本书;也可以用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仿写和续写,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形成部分研究材料的提炼成果

梳理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书面汇总材料,将过程性的资料进行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