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案例2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511
1、合理编排合作小组。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由于班额较大,我都采用了6人为一合作组的形式。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好、中、弱地搭配,又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分组时,尽可能地均衡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以我研究的E组学生中,xxx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薄弱一些。分组时,我不公开地将学生按层次安排。如1号是组长,2号是能力薄弱的,3号、4号是中等的,5号、6号是中上等的。在要求小组代表发言时,我首先规定每组的2号组员汇报。因为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弱势学生会或多或少地捕捉到一定的学习成果,加之记录员的汇总,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学习的收获。2号学生汇报时有话可说,同时我注重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并给予双倍的积分或奖励。这样做,不仅为弱势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弱势学生参与合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也享受到了合作的喜悦。一般情况下,我一个月调整一次合作组成员的分工,但只有组内最弱的那名学生担任发演人的职责不变。但较之上轮有所不同的是,我给这些弱势学生调整了序号(5号),同时搭配上了强势的“后盾”(当然这样静心的安排意图是不变向学生公开的)。在每次的交流汇报时,首先把机会让给每组的5号成员。因为有了前期的锻炼,这些弱势学生中的几位已经基本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同时建立了一定的自信,站起来发言时,语言也日趋到位。6号强势发言人的职责是补充5号同学的意见,将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得更加细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