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案例3

发表时间:2012-06-08阅读次数:489
2、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如: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学习活动;记录员负责整理学习的收获;发言人负责发表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评价员对其他小组的发言给予肯定或反驳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以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为例,其中有一处重要的知识点是让学生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简便运算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要求:(1)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算式填完整;(2)小组同学分工,每人一题验证你们的想法;(3)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有组内成员的独立思考(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算式填完整),又有成员间思维的碰撞(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小组长在其中起到了统揽全局,分工安排任务的作用。反思此次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中,总结出了分数加减法同样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巡视到第六合作小组的时候,组内成员正在进行每人一题验证自己想法这一环节。无意间发现本组的记录员正在给组内的一名弱势学生讲解他所验证的这道题,而且是在没有组长安排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帮助这名同学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现象是我在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这也是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一个优势所在。 当然,这一帮扶过程,无疑也延长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影响了谈论交流的速度和效率。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确实是值得我思考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