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
今天看了视频中几位老师个性鲜明的出色的课堂教学案例,是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一节课。
由于我们学校的校办工厂从事服装加工业,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布头下脚料,学校也对我们的教学需要提供大力的支持。那天上课前的课间,我把挑选好的布头放在教室,没有锁门就回办公室取教材和教具了(我们学校的美术教室跟学校的教学楼和老师的办公楼不在一起,有一定的距离),谁知道,当我返回时远远地就听到教室里面传来一阵阵喧闹声。进去一看,好家伙,有几个平时就很顽皮的学生正拿着布头在教室里追闹着:有的学生将布条缠系在头上、披挂在身上;还有的学生将布头卷成球的形状,跟同学抛掷着玩儿……,一看到我进去,这些同学吓得立刻安静了下来,在同学的哄笑中边慌忙奔向自己的座位,边尴尬的忙着解除自己的“装备”。看着散落的到处都是的布头让我很生气,但我没有发作,而是立刻制止了学生的“解除”行为,表扬他们的“装备”很有个性,并邀请他们好好整理一下,一会一上课就到讲台前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开始这几个学生还不相信的看着我,迟疑着观察着我的表情,看到我很轻松、认真的样子,他们的胆子也大了,很像那么回事儿的忙活起来,……上课铃一响,他们就正八经的走着“猫步”来到讲台前,我借机引导学生分组对他们的装扮进行了评价,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不限工具材料的使用(布头、卡纸、废旧报纸、杂志、剪刀、刻刀、针线、彩色不干胶、胶带、颜料、画笔……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老师也为学生提供一些。),将它不断修改完善、制作成一件富有故事内容的服装、道具、面具,30分钟后进行展示,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手巧的同学帮着缝、不会缝的就用胶带粘、关针别……,各小组的同学集思广益、各展所长,人人都有事情可以做,同学们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最后的作品展评后,我先是表扬、鼓励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实践,团结协作的做法,进而我让学生对课前部分同学不经老师允许,随意翻动教室东西、破坏教室环境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没想到原本感觉很难上的课,会在这样的开场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看来最优化教学方法也不都只是来自精心的课前预设,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都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