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艺术大师
记得在新初一的第一节 “欣赏、评述”课上,我故意把吴冠中老先生的作品《春如线》,放在欣赏的开篇位置,先介绍了一下老先生的伟大成就,然后问学生对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学生们先是茫然的地看着画面,默默的不说话,然后就开始先是三三两两后又三五成群的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看到这个情景,我没有马上制止,反而以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这时有一个男同学的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这有什么可感受的,我闭着眼也能画出来”听到此,很多学生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和附和声,我马上确定了几个发出附和意见的声音的主人,邀请、鼓励他们既可以闭着眼当然也可以睁着眼到黑板前画画试试,并建议下面的学生也拿出纸笔体验一下,跟艺术大师零距离的对话。立刻原来由于都是新同学,相互间还不熟悉的较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没有被发现的艺术人才,埋头创作起来,画了擦、擦了再画,忙得不亦乐乎……,3分钟后,我让学生停止画笔,并将自己的大作用透明胶带贴到黑板和教室左右的两面墙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再谈欣赏感受,看到自己的大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富有美感,孩子们原来一张张激动而骄傲的小脸渐渐个个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我趁势进行了点拨,引领学生初步了解画面的基本构成和形式美法则,进一步了解在此幅美术作品中的线,形象地表达了春如线,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之缠绵;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墨点,也不可思议地使整个画面充满流动的韵律、渲染了无穷气氛;……进而深刻体会老先生作品 “无形有影牵动万物。”那流动的线条和彩墨点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让人浮想联翩的美好意境……在引导和点拨中顺势渗透美术作品赏析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具体理解美术作品,从中获得美术知识和审美愉悦,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为后面的美术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