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避心理。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越,极少经过艰苦磨练,缺乏吃苦精神,对耐久跑无兴趣,畏难情绪严重。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减轻学生对耐力跑的心理负担入手,激发诱导其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之目的。
1、激发积极性
我们在让学生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前,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激发他们参与练习的热情,调动其投身锻炼的积极性。步入社会,投身于祖国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如文学、艺术、体育、卫生、新闻出版、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即使参观祖国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等都需要有耐力素质和顽强的毅力,需要有健壮的体魄,需要具备有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法。
耐久跑的教法和训练千万不能三年或六年一员制,即操场干跑图。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克服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想方设法在课堂上经常改变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趣味性。①变换比的队形。如跑道上跑图跑、“8字”形跑、“S字”形跑、螺旋形跑。②变耐力练习为活动性游戏。如拉鱼网、捉俘虏、直道上追逐跑、接力跑竞赛等。③各种姿势跑的辅助练习。如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和高抬腿跑,变速跑或间歇跑。④利用学生喜爱的篮球、足球运动进行耐久跑素质训练。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篮、足球练习、以比赛提高耐久跑能力。如此的训练,学生就不觉得索然寡味,并能兴趣盎然地投到老师所设计的耐久性练习中,不知不觉在练习中提高耐力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分类施教。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注意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分类施教。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注意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师要把学生引导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更新教学模式使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教学语言要有亲和力,教学组织形式要创新,结合具体课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教学中,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
耐久跑练习一定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应该懂得人体运动规律,讲究科学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使耐久跑成为终身的体育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