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主题的提出
到了初二,英语课程变深变难,部分学生感到英语难学,内心十分苦闷。几个学生找我谈话:老师,我真的努力了,但就是找不到学英语的方法,成绩难以提高,我该怎么办?有的学生干脆给我写了一封信“老师,我学不好英语了,感到没有一点希望,您就别管我了”是的,我该怎么办?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该怎样帮助他们?逼着他们学吗?效果一定不好,他们更将“厌学”英语;在讲一遍吗?没有太大意义;多做题吗?我自己就是一个讨厌题海战术的教师。让他们自己寻找自己探究学英语的方法!一个念头闪现在我的大脑,这让我兴奋不已,也许这是最好的方法,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将想法告诉了同学们,得到了他们的赞同。
二、 活动实施的具体目标
1.学生选择在学习中困扰他们、迷惑他们且需要亟待待解决的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而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和动手设计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及启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交往、口头表达及网络使用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以及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学英语的方法,提高学英语的兴趣,做到“乐学”,在生活中学英语。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树爱国之心。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和方式
1.师生确定活动主题
我们要探究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是一个较抽象且比较枯燥的课题,搞不好就容易走形式,白忙活一场,因此我与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学英语不难,我耍着玩着就能学得很好”有的学生立刻反驳“我整天学都学不好,那敢玩呢?” 还有的学生说“要学好英语必须背单词,多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 “但我记不住单词怎么办?”
同学们讨论的异常热烈,甚至有点“唇枪舌剑”的味道。经过反复讨论与教师的协调,最后将探究课题确立为:不能孤立的学语言,要在生活中学英语。从学生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帮助学生探究课题时不能随心所欲,要对学生的想法做出正确判断,并且应尊重他们的意见,引导他们对选题加以论证,共同分析,共同完善。
1.组成探究小组
确立了研究课题后,说干就干,我宣布成立探究小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及爱好报名参加,最后我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一个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组员各司其职,小组内共同制定小计划,研究方案,组员出谋划策,有的小组计划修改了四五遍,力争使方案更加完善。同时大家都标着一股劲,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探究成果完美。
2.搜集资料
三个小组成员随即活动起来,广泛的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回家找资料,有的到亲戚朋友家去借,有的去了是图书馆,有的上网查阅,那段时间学生开口闭口资料、探究、英语,仿佛是一个个小专家小学者。
3.组内与组际资料交流
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例如:
谚语类: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Little by little , one goes far.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屋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Look like father, look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Each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 孤芳自赏
Kick him again when he is down. 落井下石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
诗歌类:
Fly 飞
Fly, fly, fly your kite, 飞,飞,放飞你的风筝,
High in the sky, 在高高的空中,
Up and down, 上上下下,
Round and round 来来回回,
Let your kite fly high. 让你的风筝飞得高
Friendship
I met a good friend,
Who came from another land,
I couldn’t speak his language,
But I took him by the hand,
We sang together,
And had a lot of fun,
Singing is a language,
You can speak with anyone .
译文
友谊
我遇见了一位好友,
他来自大洋彼岸;
我不会讲它的语言,
但我与他手牵手;
我们一起唱歌,
其乐无穷;
歌唱是一种语言,
你可与任何人交谈。
名著类:
<< 白雪公主>>、<< 第十二级台阶>>、<<美女与野兽>> <<小红帽>> <<猫和老鼠〉〉等。
我利用课外阅读时间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谚语、诗歌、英语古典小名著,读完后在组内交流心得体会,然后在小组之间交流。经过交流会,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研究小组得出下列结论:
1.学英语不难,不能孤立地学英语,要和语文结合起来,因为他们同属语言学课。一个学不好语文的学生永远学不好英语!
2.诗的语言是美的语言,朗读时充满激情,且要反复朗诵,学生很容易记住单词。成语与谚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英语中也有大量的成语与谚语,将中外的成语与谚语结合起来学习,受益匪浅。通过学英语诗歌、谚语、成语来提高学英语的兴趣与效率,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在生活中学英语;
3.学英语没有必要太死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可以在“玩”中学,要大胆地“开口”讲英语,表演课本剧。
4.寓学于乐——你愿意做的事情,学起来就特别简单。
可以在看电视时学,也可以玩游戏时学,只要有益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尝试;但还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注意积累,就能学好英语。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一) 活动的结果
1.撰写探究报告
日子在悄悄划过,各探究小组搜集的材料越来越多,学生对自己探究课题的理解越来越透彻,但他们也迷惑:这样活动就结束了吗?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有启发学生,为什么不将你们搜集的资料及探究结果撰写成报告,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英语的方法呢?学生们茅塞顿开,立刻动手整理资料,经过三个小组的通力合作,一篇题为《优秀英语学习方法的探究报告》文章写完了。报告中他们就英语的重要性用学生的眼光进行了阐述,提到了2008年奥运会青岛的帆船比赛,提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青年志愿者;还对中国学生学英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到了优秀英语学习方法。文中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有充足的论据、典型的事例,是一篇优秀的探究报告。学生的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获得对问题的理解,真正明白了用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对待学习。
2.编写英语话剧
三个小组的探究主题及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为了让所有的学生相互学习,我建议学生将他们的探究过程及结果编成英语话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剧本如《一位新教师》、《白雪公主》、《我的足球之夜》终于完成。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指导各小组将本组的探究成果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微机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利用中午时间请教微机老师,有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下载图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网络的能力大大提高。
4.展示探究成果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在全校做了展示,展示时分为三个三部分进行,学生将本小组的探究过程编成了一个个短剧,如:
(1)一位新教师:
第一探究小组选出一位学生担任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来探讨英语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己来现身说法,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2)英语话剧 《白雪公主》
第二探究小组里有很多一个能歌善舞的学生,特别喜欢表演,她们组经过探究发现:学英语没有必要太死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可以在“玩”中学,要大胆地“开口”讲英语,表演课本剧。为了给其他同学以启迪,他们自编、自导、 自演了话剧《白雪公主》。在着实练了一把口语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合作,并且深刻体会了真善美的含义。为了更好的展示,同学在写好剧本之后又进行了五遍修改,请教英语教师;为了练好发音,他们查阅字典,相互切磋;为了增加演出的真实性,同学请妈妈为七个小矮人做了可爱的帽子,将家里的宝剑拿过来作为猎人的道具,他们的展示非常成功,当白雪公主醒来时,全场鼓掌欢迎——— 正义战胜了邪恶!
(3)足球之夜《我的世界杯》
第三探究小组有很多足球“fans”,在看足球节目中学习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对于英语学习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寓学于乐——你愿意做的事情,学起来就特别简单----可以在看电视时学,也可以玩游戏时学,只要有益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尝试;但还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注意积累,就能学好英语。
为了向大家展示他们探究的结果,同学积极合作但有分工明确:创意、网上查询资料、编写对话等。
足球是我们心中的痛,但在学生的心中,有我们自己的世界杯,在世界杯上我们圆了自己的“足球梦”------- 中国队要和巴西队进行世界杯的总决赛,这是我们中国人期待已久的梦想。主持人在介绍完双方的出场名单后,央视前方记者对各国的球迷进行了采访,请他们预测比赛结果。比赛开始了,解说员用双语进行现场解说。我们一大比分战胜了巴西对!全场掌声雷动!因为我们不仅爱学习,我们也爱国。
(二)活动成果的评价
1.尊重、欣赏学生,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引导学生探究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的工作理念,为了实现之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当然,还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如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等评价纪录方式。
描述性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中随时使用。例如:学生取得了成绩,你表扬他:太棒了,加油啊!你的进步让我感到吃惊!学生遇到困难时你鼓励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分付出等于一分收获!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学生特别喜欢。
在本次综合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采用了以学生自评为主、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方式。这种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的同学关系。因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完全没有压力,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意见与心得,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
五: 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收获
自从我们对优秀英语学习方法进行了探究,我们对英语学习便不再迷茫。以前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很多但没有收获。一次次考试的失败使我们对学习失掉了信心,很多同学说“我天生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这么混下去就行了。”通过这次有益的探究活动我们明白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放弃学习与浪费时间等于犯罪!很多同学的成绩那么优异,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探究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了如何与别人交流合作,懂得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也懂得了学习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事情离开了生活,其生命力就不会长久。
这次探究活动与平日的课堂教学大相径庭,没有板着面孔的老师,没有写不完的作业,没有成绩的高低,也没有学不会的自卑与压力;有的是轻松与快乐,有的是智慧的交融,有的是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与自豪!大家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我们最知心的朋友。大家从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且“一定要学好”。
我们还深切的感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一门学科学好了,另外一门就可以“触类旁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偏科。
这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六:指导教师的感悟和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有了诸多的感悟与反思: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实践和空间是开放式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学习内容不受严密内容体系的制约,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学生的成长不是完全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来实现的,还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不应该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中和教室里,而是应把他们引向现实的学习生活。 “授之以鱼不入授之以渔”。通过这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了学英语的方法,这比教师单纯的说教不知要强多少倍,许多学生表示:怎样学英语,我到现在才明白。
本次探究活动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信任学生,给他们机会去锻炼----你给学生阳光,学生就灿烂!
(二)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有的学生以前不喜欢学语文,或不重视学语文,现在也明白:没有语文就没有一切!还有的学生将他们学过的古诗翻译成英语,如:If you don’t work hard when you are young, you will feel sad when you are ol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学生为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学Powerpoint,遇到不懂得问题时查资料,请教微机老师。
(三)教师应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师生是合作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从活动主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具体实施,学生应成为全过程的主体 ----即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合作解决,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威力与快乐;遇到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予以点拨,或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又是第一个欣赏者。在这种活动中,一种和谐、亲密无间、朋友式的新形师生关系以悄然建立。我作为指导教师已深切体验到这种快乐。
(四)教师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的精神。一方面通过学习自己摸索,另外一方面,学习借用“外脑”,打破固步自封的陋习,走出学校和地域的局限,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我在给学生指导的同时,也翻阅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书籍,阅读了大量应美国家的优秀案例,感觉受益非浅。在活动中教师起着“导师”的作用,要上好一堂好的综合活动课要比单纯的学科课难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平日要及时“充电”,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留意,多观察,多进行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样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
(五)我们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也有幸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在活动中我深切体会到关注过程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的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只有关注过程,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七: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穆菊主编
《研究性课程探微》 作者:安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