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合唱教学中认识美

作者:殷静萍发表时间:2011-12-07 阅读次数:1135

一、合唱教学中认识美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学生在刚进入合唱队的初级教学中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美的表情、美的姿势、美的口型以及怎么样的声音是美的?笔者在这些方面做了些尝试:
1
、良好的姿势,灵活的口型,生动的面部表情。
   
正确的姿势是保证学生唱歌时正确的呼吸、发声和歌唱的必要条件。无论是站着或坐着唱歌,都要精神饱满,身体端正,自然而不紧张。实际教学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采取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端正、持久的好习惯。
   
演唱时的口型要根据发声、咬字吐字的需要,自然而又灵活的张合,但基本上要保持椭圆形。嘴唇要灵活,不要鼓起,下巴放松,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想象微笑时颧骨抬起的感觉。然而,要做到口型统一并非易事,因为在未经训练时,学生们的歌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从呼吸到喉咙、口腔的状态都是各自长期形成的自然状态,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属于原始的音色,有的唱高音近乎喊叫,有的低音唱不出来,即使在中声区,声音也是各归各,就好像穿着各自便服而齐步走的队伍,显得杂乱无章。
   
为了使歌唱时的气息有力度的原性,吸气时就要相对较缓,采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像闻花香一样将气吸入隔膜以下的丹田,唱歌时气息象一条线一样冲击声带,强弱控制在自己的腹部,喉咙处的软口盖部分要拎起来,出来的声音就是竖的而做到了喉咙状态的统一,口型也自然就统一了。学生模仿训练时,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正确,让学生配备小镜子,以便自我纠正。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较自觉的用良好的姿势,口型和表情也能较完美的统一了。
2
、正确的发声,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情感表现、
   
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集体的声音艺术,它包括如何使声音靠拢、统一、集中、和谐、如何做各声部间互相呼应、支持、配合、如何准确地理老师的细微多样的表情、手势变化等重要的内容。发声“Z”给学生的声音做修整,为歌唱作好准备。歌唱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发声训练作为歌唱的前奏,也就应该存在着情感体验的问题。
   
如在练《摇篮曲》时,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在练《送别》或者《念故乡》时,让学生体会那种悠远的,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因此,将带有情感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二、合唱教学理解美
   
音乐形象有赖于师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再创造,才能得到完美的再现。教师本身必须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歌曲的意境,并用生动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也可采取变更周围的环境等方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的促进他们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例如:演唱雄壮有力的《保卫黄河》等曲子时,吸气应较沉着、坚定;演唱活泼的《渴望春天》这些歌时,吸气应较轻快、灵活;在唱较安静、抒情的歌曲如《桑塔露琪亚》时,吸气应较柔和、平稳、持久。在不同的情绪体验中,学生才能发挥其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更具有表现力。

三、合唱教学中创造美
   
合唱与齐唱、独唱对唱等演唱形式相比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其艺术内涵较为丰富,由于和声的效果,更富于启迪学生音乐思维。合唱艺术是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肺腑。
1
、学习中实践美——以美导行
   
在演唱《游击队歌》时,不仅让学生用歌声赞美游击队员的机智勇猛,同时,通过弯腰前行、眼神交流、出击动作让学生体会游击战略这种打法的优势。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游击队员,游击队员取得战争胜利。音乐和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
   
合唱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形式,他需要学生相互积极主动地协作配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它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社会共处,是学生为人的根本,也是这个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要求。而合唱教学恰恰能够在培养合作共处意识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没有一个东西象合唱这样,一个人搞好了。会影响大家”。说明合唱成员间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合唱教学以音乐为纽带,促进了师生在思想、方法、语言、情感上的交流互动,确立了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信任的人际关系;合唱教学又以合作为前提,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歌唱的意识和能力。这其中包括学生对指挥的正确反映,包括指挥对歌唱者的演唱提示与双方目光、表情的交流,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达成一种速度、力度、音准及音色,求取同一种演唱效果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状态与情绪所做的配合与努力。通过学习合唱,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认真参与是合唱成功的基础这个道理。
2
、实践中升华美——以美治心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合唱队,作为一个特殊化的团体,更应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陶治孩子们的情操。
   
如: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抚,因此一提到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了心灵共鸣。音乐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能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不仅让学生多听、多思、多唱,还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