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之前,自己时有职业倦怠感,有时是心动而没行动;常常有很多想法,却没有深入地完成。感觉自己教学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少,迈开的脚步越来越小,而这次研修,使我感觉又回到了第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当时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只有几年,教学经验也不丰富,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现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在网络这个现代的互动平台上倾听全省、全国知名学者、教授有关新课程的“真经”传授,与来自省内各个地方的美术教师进行着教育教学的研讨,反思着改革历程,交流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觉得自己对于教师、教材、学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感觉又做回了学生。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有几节教学实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青岛44中刘德明老师的《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简单的线条在刘老师的笔下、纸上焕发出另一样的神采,“你看他用一张纸折来折去,掀来掀去,每掀一次再添上几笔就改变了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物象,这样学生就像做游戏一样,一步一步来激发思维,在游戏当中学会创意的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米海峰老师点评语)这节课形式看似简单,但构思非常巧妙、新颖。从学生的话语中,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这节课真可谓“寓教于乐”。刘老师介绍自己的创意就是由几本外国杂志连连翻的形式而产生的,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善于观察生活,并将生活与教学相联系,富有创新意识。反思自己,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用心多少?看到很多老师的研修作业中附有学生作业的图片,想一想我的学生也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因为自己的“偷懒”而没有保留下来,结果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袁强老师的《海报设计》教学思路是“把海报设计当中一个图形创意这一块特别抽出来”。对照袁老师这节课,我觉得自己上这节课时感觉特拘谨,同样第一环节是图片欣赏,但是我的教学目的是仅仅强调海报设计有三个要素——色彩、图形、文字,局限在知识目标里,没有更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就像写文章,三要素在海报设计中也分主次关系,“图形创意这一块应该是它的一个灵魂,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所在”我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一边听湖北省武汉市七一中学李伟《座椅设计》我一边想,我的课堂上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尝试一下,改变一下呢?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例如手提袋、包装盒等等,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完善设计的再创意。感觉一个个新的教学设计呼之欲出……
从一个学习领域,我们可以反思到其它学习领域,反思到教材、校本课程,学生以及我们自己。“美术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我感觉又回到那个原点,从新审视自己,才发现自己还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觉得在课改过程中不怕出现问题,最怕是没有问题,问题的出现可以促使我的前进,就让我从原点从新开始,再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