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四大领域 四大精彩 四大误区

作者:张钦友发表时间:2011-12-09 阅读次数:1311
自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我们美术教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使美术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美术四大领域的划分,科学、规范,易于操作实施,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大好局面。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今天列举出来,和广大一线美术教师交流学习。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欣赏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美术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做出自己的评述”。我常对学生说,美术课堂就是展示你才华的平台,你的回答都是对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课业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新美术课程标准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淡化以往课程过强的学科特色,突出学生的行为方式。这部分,我认为属于美术学习的重点,也是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我们常常看到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很多不会画画的,我们开设美术课了,可是效果呢?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现代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传统工艺美术则主要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结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和陶艺以及各种民间工艺制作等。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虽然“设计”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应用”才是本学习领域的主旨所在。美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设计时时都在,处处都在。
 “综合探索”领域
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①是指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即在一次美术活动或一个单元的美术活动中,同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的学习内容。 ②是指在学科教育的范畴内,跨越美术学科的、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的学习活动。例如,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美术学科与理科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内容相结合的学习活动。③是指超越学科教育的范畴,实现社会相联系的学习活动。
四大误区
1、          注重美术的审美表现,淡化知识技能学习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多年的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缺失了最本真的东西。于是我们可能片面地把技能学习和审美表现对立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不讲实际效果的学习,学生失去了造型、色彩、点、线、面这些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怎么能够深刻地获得审美感受呢?
所以我们美术老师,一方面要纠正过去的片面强调所谓“双基”的美术教学,又一方面要防止单纯强调审美,忽视技能的学习。
2、          运用多媒体,削弱了美术的艺术功能
多媒体的迅猛出现,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作用越来越大。但是过多的使用,对于教师却形成了依赖,假如失去课件的辅助,慢慢退化了的教学手段,能支撑一节美术课的教学?我想很多人会手足无措。
3、          盲目拓展领域、失去本体学科特点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人文素养的渗透,但是我们的美术学科不能变成大杂烩,举例,我听过一个优质课,放音乐、跳舞、写对联、背古诗、朗诵散文-------,我想,这不是我们美术教师的初衷吧,因为它改变了美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4、          合作太多、环节太多,降低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美术学习,是自己的创作学习,很多是独立完成的,交流创意想法可以,但是我们却过度地合作探究,本来可以独立完成的也要合作,我们也看到了那种散乱的活跃课堂,我们考虑到孩子真正的心理感受么?我们在一片所谓创新的赞美声中渐行渐远。
四大误区,是我们美术教师在课程改革以来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或者说所困惑的,我今天写到四大领域,脑海之中突然就出现了“四大误区”这个句子。写下来我真诚希望和老师们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