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教学科研-51>教学研究--51中>正文

浅谈初中美术学科内容组织要注意的方面

作者:徐杰发表时间:2011-12-23 阅读次数:3282

96年参加工作,已经从教十几年了,记忆中咱们莱芜的初中美术教材好像换了三个版本,在这三个版本中,我发现新版本的内容越来越全面,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窄,想上好一堂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新课改后的新教材,相比原来的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也让美术课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上好每一堂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此,我想结合我在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农村美术教学内容组织方面的问题,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

我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农村的条件相对比较差,没有什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拮据,手中的零花钱也很少,所以美术课中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很难准备齐全。比如国画课上所用的材料——宣纸,在我们当地就买不到,只能到乡镇上去购买,如果为了一节课,让学生们走十几公里的路到乡镇上购买宣纸是很不现实的。我结合当地有经常到庙里上香的习俗,我就让学生用“火纸”代替宣纸,进行绘画习作。虽然效果上没有宣纸好,但学生们依然在涂抹中体会到了水墨画的乐趣。再比如木刻版画,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我都没有,何谈学生。因此,我就根据学生家中都种水萝卜和地瓜的习惯,就用水萝卜和地瓜代替木板,用铅笔刀代替刻刀,用墨汁代替油墨……,虽然学生的作品更像印章的感觉,更多的是模糊不清,但是同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了解了木刻版画的一般步骤,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因地制宜,结合乡土文化。

新教材中也有部分内容在农村开展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吸收民间美术充实到美术课堂中来,例如,剪纸在农村就比较盛行,我就利用这一特点,在班内开设了两节剪纸课,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我利用我们学校离汶河比较近的地理优势,我让学生去捡鹅卵石,让学生在上面进行美化,有在上面画脸谱的、还有在上面画动物的,有画娃娃的,生动极了。虽然这个活动因安全问题得到了班主任的反对,终止了,但是通过这一活动,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美,并且创造了美。

三、融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农村学生阅历较少,没见过什么世面,我的学生就有的连莱芜城都没去过。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候纯粹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让学生了解。比如建筑中讲到“四梁八柱”“墙倒屋不歪”学生就很难了解,四面的墙都歪了,房子怎么会不倒呢?面对学生一个个疑问,我想到了学校附近有很多老房子,还有一座小庙,就是这种建筑。我就带领学生去看,根据现场的讲解,学生都了解了其中的奥妙。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教学效果,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让学生增加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农村教学的一点粗浅的尝试和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给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