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设置规范要求
1.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2.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
3.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提前熟悉并练习,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4.每一章节至少布置一次探究性或实践性题目。
5.备课组应统一设置作业内容,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每次作业根据难易程度设置至少两个层次,分为AB(或ABC)层。也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选做题要满足并鼓励学优生更好地拓展。
6.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
7.作业要求要明确。要求书写工整、字体规范、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8.布置作业应力求全面,除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外,还应布置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实验操作、口头练习、听写练习等。
9. 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每日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完成。语文、数学、英语书面作业每周五次。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每周2-3次。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
10.理科要设立错题本,督促学生养成整理错题本的习惯,任课教师要定期检查。
11. 各班级组织早自习前收齐作业,上交任课教师。
二、作业批阅规范要求:
1.每次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做到一般作业当天批改,作文一周内批改,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尽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每周一次面批。对少数特殊学生(包括尖子生和学习困难学生)专门布置的作业,尽可能面批。
3.严禁让学生代批作业。
4.批改作业一律用红色笔,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错批现象。
5.批改作业时,采用评语式、遵循启发、鼓励原则,对学生改正的错误要及时给予复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改作业落款要写明等级和批改时间。
6.对错误集中的作业要集中订正讲评。
7.作文的批改:要根据课程要求采取精批、略批、面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精批四分之一。确保每学期每人作文都有1-2次被精批和面批。对学生自改、互改的作文,老师必须认真指导,规范统一符号,审阅后签署日期。
三、作业批改查评标准
1.学生作业数量足;
2.教师批改次数够;
3.教师批改认真,有批语或等级,有批改时间;
4.学生作业整洁,书写规范,无涂改现象;
5.对学生订正的题目有老师复批复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