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中-新闻页

您目前的位置:政策法规-51>内部规章制度--51中>正文

学校校务公开制度

作者:wpcms发表时间:2019-12-14 阅读次数:4539

    为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工参与、支持和推进学校改革,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增强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学校科学管理、依法治校的水平,特制定学校校务公开制度。

  一、组织机构

  校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为切实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学校建立以下机构,以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合力。

1.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组成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单位校务公开实施方案。

2)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参与意识。

3)贯彻落实校务公开实施方案,保证顺利实施。

4)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2.校务公开监督小组

    成立由工会主席、教工代表、有关团体代表为成员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并履行以下职责:

1)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本工作的目的意义。

2)向领导小组反映单位的热点难点问题。

3)全面了解和监督校务公开的话实施情况。

4)定期向领导小组和教代会汇报落实情况。

3.学校党组织、行政、工会及教职工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形成合力,做好工作。

1)党组织:全面领导,加强协调,发挥保证作用。

2)行政:民主集中,落实制度,尊重教职工的权利,发挥主导作用。

3)工会: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发挥监督作用。

4)教职工: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发挥民主管理作用。

二、校务公开的内容

1.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规划、年度与学期工作计划。

2.学校重大的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

3.校内重大人事变动,学校聘任合同制实施方案,待岗、转岗、分流的原则和程序。

4.年度经费预算、结算报告,大额经费支出。

5.学校重大基建项目。

6.教职工普遍关心的考核评优、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奖金发放和有关福利待遇。

7.学校的奖惩工作。

8.学校各类创收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9.学校招待费用、领导公务用车情况,外出考察学习费用及其他有关经费的支出情况。

10.其他需要实行校务公开的内容。

三、校务公开的途径与形式

校务公开主要通过校务会、教代会、公示栏、座谈会和报告制度等途径与形式实施。

1.校务会:对校务公开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校长负责决策。

2.教代会:是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

1)听取并讨论由校务会集体形成、经校长决策的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算等重大问题。

2)讨论通过校内聘任、奖惩、分配、改革等事项的原则和办法及与教职工权益有关的重要规章制度。

3)审议决定福利费使用原则与方法及有关职工生活福利事项。

4)民主评议干部。

3.公开栏(或发清单):在校内醒目处设置“公开栏”。对规划性的通报事项,对有关费用的收支情况,对评优、评职称的结果情况,通过“公开栏”定期向全体教职工公布。

4.座谈会:召开学生、家长、教职工、党外人士及有关人员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合理建议。

5.报告制度:对党政主要干部的收入、购房、住房装修等内容,定期向局组织、纪检部门统计上报;对党政领导外出考察学习,应事前以书面形式向局党委、局长室提出报告,经批准方能外出,外出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事后向局党委、局长室和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汇报。

6.其他形式:根据公开内容,属于向教职工进行工作情况汇报时,可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直接向教职工公开;属于阶段性情况的,可以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向教职工大会通报。

四、公开的程度

1.学校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制定的校务公开内容,列出属与学校公开制度的详细内容,明确公开形式,提交教代会审议。

2.在教代会召开前一周,按校务公开内容形成工作报告,提交教代会审议。

3.学校领导根据教代会提出的提案、意见、建议,表明改进的意见或责成有关部门落实整改的措施。

4.学校监督机构定期向校“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教代会汇报落实情况,并向教职工公布。

5.校务公开的制度、内容、报告,经教代会审议后,一并上报局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