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有感---- 张瑞华

发表时间:2012-11-05阅读次数:1242
      家访是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家访心和期望。特别是那些我们平时关注不够的学生,更能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高兴,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被老师遗忘的人,老师还是挺关心自己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曲争琳和石卉两位同学的家访。
    峥琳聪明机灵,可是平时非常好动,爱玩,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吃零食,而且各种习惯都很差。到了他家后,我就开始与家长面对面地交谈,我了解到,他爸爸性子急,一看到孩子的作业或试卷不满意,就是打骂,从来不好好教育。他妈妈虽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但总是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只会当着孩子的面说爸爸的不是。在谈话中,我似乎成了一个调解员,最后我们三人平心静气地商量孩子的教育方法,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谈话沟通的方式,慢慢把孩子引导到细心学习中来。我们都希望他有所转变。
   还有一个女同学,叫石卉,她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努力,可是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家长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经常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逐渐让孩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了,我觉得这个家长的赏识教育很值得其他家长学习。
    通过这几次家访,我感慨万千,有了很深的体会:
    1·家访的方式要改变: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会更加进步。同时,家长也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老师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2•教师的观念要改变:以前我们可能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可如今家长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成绩,而是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多给孩子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 3·换位思考:有些家长把孩子管得太紧,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多数学生家长成天让孩子学这样学那样,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天真和烂漫.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同时我们也要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换位思考一下。
    总之,家访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互相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用心地做好每一次家访,为孩子的明天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