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小艺,6岁,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记得新生报名时,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扶着一个老奶奶,老奶奶年龄很大,老师讲的事情要问好多遍。从老人口中我了解到这个小女孩叫小艺。这个孩子表面文静,胆小,但接触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孩子身上问题比较多: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课特别好动,话多,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打搅同桌,使同桌无法安心听课;心理上懒惰。学习上不用功、怕动脑、怕发言、尤其最怕的就是作业,作业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缺乏良好的自信心和班级意识。从作业到发言再到学校的集体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薄。更让老师头痛的是爱撒谎。在第一学期是表现还可以,但到了第二学期她几乎放弃了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分析:
1、经过了解,我知道小艺父母常年在国外工作,两人都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因此托奶奶照料,奶奶文化不高,认为女孩如果能学得进就学点知识,学不了将来也不会发愁。而这孩子从小就没有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导致学习上松散、懒惰,对学习漠不关心。
2、对于小艺这样的儿童来说,虽然得到祖辈及亲友的疼爱和呵护,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情感交流,容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孤独、寂寞、急躁、任性、抑郁、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另外,对小艺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着、舍不得管,孩子几乎在无限制状态下生活,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等极端性格。
因此,转化这样孩子是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转化呢?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策略:
针对小艺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虽然奶奶对孩子很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到后来以至于奶奶根本管本了,导致她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她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另外,她内心深处自卑,由于她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她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因此,我决定从小艺的不良家庭教育入手,对她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小艺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小艺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脑海中已形成了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再加上父母对该生的学习不予关注,任由其发展,才会导致她对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所以,我首先与该生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如果你们真心爱你们的孩子,那就正确的引导她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将来。
(二)用爱唤醒心灵
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小艺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她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她创设倾诉的环境,能她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1、给她多一点关爱。因为她缺少的是爱,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她,时刻关注她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她沟通。用爱去弥补她所缺少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她学习、成长的家。
2、用“心”换取她的信任,及时进行心理教育,让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她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带着她多参加各种课间活动,来填补她心灵的空白,让她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
3、在她犯错时让她接受正确的批评,让她认识到错误,鼓励她改正。在学习上优先辅导。遇到困难的时候,教会她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实在不懂的让她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4、多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她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欣喜地发现她各方面都有了进步,慢慢地她身上的毛病少了,能与其他孩子们和睦相处,在“六一”儿童节举办的联欢会上她的歌舞表演得到大家的赞扬,这使得她对各种活动有了信心。期末,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后笑了。
案例反思
像小艺这样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